广东建设报讯 记者钟梓骥、通讯员成广聚报道:在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新科垃圾压缩站,机械臂在灵活地运转,经过AI智能分拣,可回收物品从生活垃圾中被一一分拣出来。据介绍,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将AI智能分选技术运用在生活垃圾分拣中,这一技术使垃圾减量率达到40%以上。
深度应用AI,打造减量“枢纽”
近年来,白云区积极推动22个环卫综合体建设,整合垃圾分类中转站与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功能,结合各街道人口密度、垃圾产生量、空间资源等实际情况,逐步实现全区垃圾处理从“传统转运”向“智慧化资源转化”转型。
作为全国首座“分拣+压缩”智慧一体化转运站,嘉禾街新科垃圾压缩站打破了传统设施的功能局限,首次借助AI智能分选技术,优化生活垃圾分拣流程。
在新科垃圾压缩站内,一楼是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点,二楼为智能分拣中心,形成“上层分拣、下层压缩”的垂直作业流程,破解传统压缩站“单一转运”的功能瓶颈。而真正的“智慧”核心在于对AI的深度应用。在智能分拣中心,机械臂精准识别并分拣出混杂在垃圾中的各类低值可回收物。机器人每小时可完成5400次分选操作,最多同时识别并分拣8类低值可回收物,解决了传统人工分拣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通过精准分选,整体垃圾减量率超过40%,这意味着在垃圾中转环节就实现了显著的“源头减量”。
自建站点319家,构建减量体系
如果说新科站是技术驱动的“智慧大脑”,那么分布在社区的环保驿站则是深入居民的“便民触手”。同一街道的杨村园环保驿站集生活垃圾中转、再生资源回收、便民误时投放三大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垃圾“中转-回收-处理”的近距离衔接,让居民在非高峰时段也能完成垃圾投放和可回收物交投,从源头提升了资源回收率,间接促进了垃圾减量。
目前,白云区全区已升级改造、重新自建站点319家,实现了全区24个镇街站、点网络100%覆盖,从源头上保障了再生资源的高效回收。在中端,白云区建成了省内首个全自动化大件废弃家具处理中心和市内首个全自动分拣废玻璃回收处理中心,实现了100%资源化利用。在后端,白云区正在积极筹备打造100亩循环经济产业园,导入废塑料、废金属、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精加工再利用等产业,进一步提升区域资源循环利用能力。
从AI赋能的高效分拣,到便民惠民的驿站集成,再到全域覆盖的回收网络,白云区正多管齐下,将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工作做深做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