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拴
情之踪
朋友向我介绍木札岭,但几次的出行计划都被这样那样的俗事打断。事实上,对木札岭这个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高山核心园区的向往,早已是破土的春笋,已在心间长得老高了。
在城市的喧嚣中忙碌久了,内心总是渴望着一场逃离,去追寻那片宁静与纯粹。于是,我踏上了前往木札岭那片净土的旅程。
木札岭地处洛阳嵩县车村的龙王村,是龙王村八个村民小组中的一个。木札岭景区的海拔较高,这里山峰险峻,怪石林立,在层峦叠嶂的高山之上,木札岭主峰官帽峰突兀而起,巍峨挺拔,直插云霄,云端里,那伟岸的伫立,确有“仙风道骨”的自然雄壮之姿。官帽峰周围奇峰怪石密布,景象各异,比如高达150米栩栩如生的石马,它弓背跷尾,昂首奋蹄,犹如冲锋的战士,这奇异的峰峦,展示着的是这方山水厚重的自然与璀璨的人文。登山,无疑是一次仙境中的踏云漫行。随车穿云而上,仿佛是在向着瑶台仙境进发。云雾缭绕间,心也跟着飘荡起来,似乎即将触摸到天际的神秘。车窗外,山峦起伏,隐约间似听到山风在云中读诗的声音,大地的画卷,也在云烟徐徐拉开的幕幔中于我的眼前缓缓展开。终于抵达了与官帽峰隔壑相望的拜官台。
站在拜官台的峰巅,俯瞰着脚下的云海,那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白色海洋,她波涛汹涌,又静谧如梦,魔性的画笔,就在峰巅的华山松下,一次次拨动着我激动的神经。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下,金色的光芒与洁白的云海相互交织,如梦如幻。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此时此刻,心神入定,一切烦忧早已被山风带走,早已被这壮阔的自然之景象所驱散,心中只剩下澄明的意象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叹了。
沿步道前行,要穿过一片原始森林,一条蜿蜒的山径引领我们深入原始森林的腹地。步入密林中的小道,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来到了远古的世界,一种古老而宁静的气息扑面而来。山径两旁,参天的栎树与挺拔的华山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天然的绿色天幕,栎树古木参天而立,岁月在它们的树皮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却也赋予了它们无尽的生命力,那是时间的记忆,那是岁月刻下的文字,入骨,温馨。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光斑跳跃着,如同自然界最精致的点缀,仿佛是大自然的笔触在大地上随意挥洒。林间的华山松们一个个傲然挺立,松针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松针上珍珠般的露珠,早在这摇曳中化为轻雨细雾,散落在这秋林的语境里。那雾雨,那陶醉着的光影日线,似在与清风低语,似在喃喃诉说,似在向山倾诉衷肠,说着温馨的情话,说着生活的家长里短。偶尔也可以听到不远处传来的潺潺溪水声和鸟儿的歌唱,这些高山生灵的吟诵,为这静谧的森林,添加了自然间隽永的生活情趣和灵动的气息。漫步其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地的气息,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这片森林的一部分。
继续前行,就是九撞沟峡谷和那迷人的九龙飞瀑了。九撞沟峡谷的成因,应该是来自于亿万年前地壳运动这把“利刃”对花岗岩岩层的“横切”,地壳运动花样的“刀法”,流水劲风巧妙的雕刻,让九撞沟峡谷异彩纷呈。在九撞沟里,九撞九跌九瀑九潭,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在这里,溪流在巨大的花岗岩断崖上欢快地跳跃着,它们的画笔,也总爱恣意飞舞,似要让每一块石头都记录下亿万年的风雨,更让这山水的画,成为自然历史印鉴的一幅幅画谱。走在九撞沟的高崖栈道,走在九撞沟峡谷的通天石梯上,近观那些从高处跌落而下的水流,它们如银河般倾泻,激起层层白色的浪花,它们发出的鼓乐琴瑟之声,确是大自然的交响之乐。我惊讶那落差达113米的中原第一瀑———白龙瀑布,它跳跃山崖的英姿,它披挂而下激起的深涧雾雪,让悠悠空谷呈现出极致的景观,那瀑声飞传,仙乐共震,也让身心顿生不沐而爽的惬意。于这方造化的诗的天地,我的心神也早已与万物融合,早已在微醺的清境中与这造化的和谐产生了共鸣。瀑布冲击着花岗岩断崖,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清澈的溪水沿着峡谷匆匆流淌,宛如一首灵动的乐章。我蹲下身子,用手触摸着溪水,触摸着木札岭清凉的诗行,陶醉的情绪似电流瞬间充满了全身。
木札岭不仅仅有九撞沟,还有个名为上龙潭的绝佳静谷幽处。事实上,上龙潭也是官帽峰下的一个峡谷,此谷原来也是龙王村的一个村小组,村民的异地搬迁,让这空谷和连片的核桃、板栗与山茱萸林以及清溪碧潭,都成为了灵蛙等高山生灵们惬意的家园。上龙潭之名,为著名画家陈钰铭先生所命名,缘由他画室门前的巨石外有一方清幽的碧潭,蓊郁的丛林,隐映着老屋和农家样的院落,也许是为了款待我等这些远方而来静赏山中圆月的友人,钰铭兄刻意地在院落中摆上了条桌,拉起了不夜的灯火,月饼与美食,陈酒与香茗,山中的赏月,成为中秋之夜我们种在木札岭上的一株秋月的丹桂,成为木札岭中秋夜的一域别样的风景。而在那轮圆月下,听着陈先生娓娓道来的他的艺术人生,以及与这片山水间不解的情缘,更让这节日中的上龙潭,显得格外地宁静和温馨。
来源:清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