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晚报:冬日看海

张智敏

化州不靠海,但离海也不远,从化州城区到达海边用老司机的行话说就是“一脚油”的事,所以我们对海一点也不陌生。况且在化州的市场上各种海鲜琳琅满目,每天都让我们感受到大海的气息。

大海不单一年四季各有各的风光,就是一天之内也变幻着不同的景色,每个时间段都有其独特的美丽和魅力。所以,我常常陪同孩子去看海,每次看海都有不同的感受。

今年初冬的一个周末,我又与朋友们一起带着孩子来到了海边。这片美丽的海湾有一个富于趣味的名字——童子湾。这里海岸线曲折,海水清澈,海风轻拂,是一个适合亲子游玩的地方。

“妈妈,你看那块石头,好像是从海里爬起来的一只青蛙!”女儿指着沙滩上的一块大石头对我说。

“是呀,真是很像呀,真有神工鬼斧吗?”

“是的,神工鬼斧就是海浪海风。海风将土壤吹走,只留下那巨大的石头;海浪将石头拍裂、打磨,就形成了各种形状的怪石。”一位当地的朋友说。

在海湾另一侧的沙滩上,有一群当地的渔民在拉地网。据说拉地网是粤西沿海特有的一种捕鱼方式。首先,用小船将长长的网送到离岸几百米外的浅滩,网口向岸边张开近200米宽,从两边网口引申出几百米长的网纲,从前是在网纲上每隔10米左右就横系一条2米长的木棍,木棍两边分别由一人用腰部抵住缓缓地向后退,艰难地将网慢慢拉上沙滩,拉网的人数大约是30人。拉网方法与时俱进,如今,履带拖拉机改装绞盘牵拉大网,有效地减轻劳动强度,但拉提网纲、下海牵绳、近岸拉起渔获和收网上船等仍然靠人工。在冬阳下,我们看到渔民的衣服被海水和汗水湿透,那一张张古铜色的脸却满是对丰收的期待。

网,慢慢地拉到了沙滩上,渔民们将那些小鱼分类装到不同的筐里。鱼并不多,大约是几十斤,围上来的小贩很快就将一些相对优质的鱼买走了,而剩下的鱼就是拉网渔民的下饭菜了。

当地的朋友说:“拉地网又苦又累,收获少,年轻人不愿参与,基本是五十岁以上的老渔民在做这累活。拉一网大约要4小时,一个潮汐只能拉一网。别看这一网有几十斤鱼,其实卖不了多少钱,参加拉网的渔民有10多人,每人只能得到几十元。但好在渔民们已经不用依靠这种原始的捕捞方式生活了,现在渔村的主要收入都是来源于海洋养殖和远洋捕捞。渔村里的幢幢楼房就是渔民生活现代化的明证。”

告别了拉网的渔民,我们一行登上了晏镜岭,从山上俯瞰海面。

阳光洒在涌动的海面上,波光粼粼,细碎的浪花在海面跳跃着,每一朵浪花都仿佛是舞动的精灵。远处是海天相连,依稀分出那明亮的浅蓝是天,那深蓝的则是海。几艘作业的渔用快艇从海面掠过,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此刻的海面,在冬阳的照耀下,美得令人心醉,仿佛能洗净人心中所有的尘埃与烦恼。所有的喧嚣与浮躁都被隔绝在外,只留下心灵与自然的对话,以及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来源:茂名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