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日报:走进化橘红博览馆

黄景隆

千年化橘红,一部南药史。

一部化橘红的历史,也是化州人民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种地道中药材,到一个城市的名片:橘城、橘州、乡,化橘红是化州这座城市的骄傲与象征。

走进化橘红博览馆,我闻到了中药瑰宝化橘红的芳香。

我仿佛从中华化橘红第一村——大岭村走过,穿越官桥、丽岗、新安、中垌、宝圩、文楼、石湾等15个镇街240个行政村的橘红种植基地,一幅幅辽阔的化橘红种植画面,如同慢镜头下的蒙太奇,缓缓展开。

在富含礞石成分的化州大地,化橘红开花、成长、结果,花果绒毛柔软可爱,气味芳香沁人,其药用功效神奇,尤其是健胃行气、化痰止咳的奇特药效,为人们所推崇。

化橘红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药食同源的特性,它涵盖了药品、饮料、饮片、保健、香料、工艺品等多个领域。化州制作的痰咳液、橘红丸、橘红花、果保健茶、橘红晶等产品广受欢迎。化橘红中富含的“二氢黄酮”“野漆树苷”“柚皮苷”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止咳、化痰的神奇功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化橘红列为新冠肺炎普通型湿毒郁肺证的推荐组方用药。

走进化橘红博览馆,我感受到了化橘红文化的醇香。

从北宋官员范祖禹识橘,到苏轼的“复我轮回久情盛,羡君怀里化橘红”佳句,再到李宗仁及其下属饮服化橘红果茶消除疾病的故事,以及清道光文状元林召棠为林氏化橘红庄所题的楹联“远客常寻百结花”……从化橘红文化传说,到化橘红工艺,从单纯的疗效,到药食同源,化橘红文化以化橘红药用价值为载体,集化橘红种植、药材炮制、工艺品制作于一体。明清以来,化橘红的炮制技艺不仅保持了药效,还融入了雕刻、塑造等传统艺术手段和乡土生活题材,制作出化橘红佩坠、佩珠、项链、信物、烟斗、烟盒、茶叶缸等工艺品,具有药用、观赏、收藏价值。化橘红炮制工艺荣获广东省岭南文化遗产、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荣誉。

走进化橘红博览馆,我看到了化橘红辉煌的明天。

成立化橘红产业链委员会,采用“1+3+X+N”开放式组织体系;引进博士等人才驿站,组成化橘红产业专家团队;实行“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企业+科研团队”等多种模式,并制订科学化标准护航化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13万亩的种植面积,35万人从事化橘红产业,年产6.2万吨的鲜果,产值102亿元的全产业链,使化州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化橘红生产基地,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发展不仅实现了农民就业增收,也激发了化橘红多种功能价值,在医药、美容、保健等方面的价值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同,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小橘红,大产业。一核——化州化橘红博览馆,一带——“橘乡万里”美丽乡村示范带,“两区”——产业融合示范核心区、高效绿色种植示范区,“多基地”——生态高效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化橘红精品加工示范基地、休闲农业示范基地,这些都展示了化州化橘红高质量发展的美丽蓝图!

来源:茂名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