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歌
洛嬉又出新书了。短短两三年的工夫,她出版了长篇小说《左手创业 右手爱情》《玉汝于成》,听说去年为万绿湖写的长篇小说《万绿湖奇幻之旅》获得了2024年广东省宣传部文艺精品奖,及至今年《花晨月夕》新鲜出炉,我真的感叹不已,真是快马加鞭也追不上她了。
洛嬉的《左手创业 右手爱情》写得相当好。当年,我也是她这本畅销书榜上的一名普通读者,曾被她笔下的故事深深感动。也从而知道了她知识面广,妙笔生花,洋洋洒洒四十万字,经她巧手织锦,一个庞杂的商业图画徐徐展开。因此,待《花晨月夕》尚在预售,我便毫不犹豫购书,也没忍心打扰她,虽有联系方式,但还是后台下的单。等待许久,收到《花晨月夕》,打开扉页,本以为是无签名版的,竟又看到了她俊秀、飘逸的字,那些鼓励的话语,犹如一道光,再一次刺破了我生活的死水,令我激动不已,一如当年!
字迹开始模糊,一些过往浮现在眼前。
初中时,我与洛嬉同窗。我内向、腼腆,喜欢独来独往,与乐观开朗的洛嬉并没有太多接触。有一年期末前夕,我的一篇作文被她无意中看到,她主动询问我要不要帮我看看,我把作文拿给了她,令我万分惊喜的是她竟用红笔作了批注,还在文末写了点评和建议。后来我才知道她是《苗圃》的编辑,不仅对我,对所有热爱文学的同学,她都给予了十分的热情与鼓励。她的这种热心,似乎是天生的,没有任何目的,纯粹是出于好心,这让我非常感动。
有一次,有人在校园里摆摊卖书,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我想用不多的钱买一本较厚的书,正不知道怎么选,洛嬉走过来了,她向我推荐了《三毛全集》。我非常喜欢她推荐的那部书,它陪伴我熬过了一段漫长的时光,让我在无数失眠的日子织起了支撑自己走下去的梦。
洛嬉有作品发在《中学生心语》,我也效仿她投了稿,没想到也发表了,还收获了两个好笔友!到那时,我已经对洛嬉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了,但还是不太敢靠近她,打扰她。
初中毕业了,我们各奔前程。有一天忽然收到她托人送来的全新的日记本,当时,快递并不发达,那本日记本辗转多时才到我手里。打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她的殷殷祝福——她用娟秀的字写下了这段话鼓励我:用坚强面对困难,用心灵壮锦万物,用认真阅读书刊,用真挚写下情感。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上来了,多少年了,何曾有多少人这样热切地鼓励过我呢。我被洛嬉感动了,这份难得的情谊,我至今藏在心间,每每遭遇困难挫折,总是重温,感受她的力量。
但我们也像走散的大多数人,就这样失去了联系。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加上了她的微信。彼时她在头条写专栏,一天一篇,我每天都默默地去读,总是能从她的文字里感受到一种奋发向上的能量。她知性,眼光独到,即使是很小的事,她都能挖掘出不一样的角度,我越发觉得,她就是值得我一生追随的乘风破浪的光。仔细地读《花晨月夕》,再一次印证了我的这种想法。
轻灵优美
《花晨月夕》荟萃了洛嬉好几个阶段的作品,其中不乏获奖作品。如她高中时期写苏家围的散文《烟雨古乡》,描写细致入微,丝毫看不出稚嫩的心境,她在文末写道:“我知道,我将作为一个过客被永恒地记载在古乡的足迹里,而作为人生过客,我也将被永恒地记载在历史的足迹里,我会微笑着走过,尽管也许我只是一片白云,一束浪花,一缕微尘……”一个十来岁的高中生能有如此感悟,真可谓是灵气有嘉。《故乡再无夏春秋》这一篇,她说:“故乡即使回得去,我也只是过客,发几声慨叹,滴两滴热泪,而后便再次拢紧大衣,挥手告别。”《母亲的辫子》里她描写母亲“阳光斜照母亲的脸庞,一半是金色,一半是阴影。阴影那一半是她的温柔短发,显出向生活握手的姿态。金色那一半,是她的黝黑皮肤,透着一种土地的光芒。”《朋友别哭》里描写友情:“纯挚的情感,简单而深刻。这样的美好,犹如田野里大片大片的蒲公英,纯白轻摇曳,绒毛拂心头。”自古文人多伤春悲秋,而她笔下的秋是欢喜的,“秋将欢喜染成漫山遍野的枫叶红,喜气洋洋,秋将欢喜染成一望无垠的稻田金,笑意盈盈。秋将欢喜投入万水千山,千山万水便淋漓浪漫,壮美无言。”她笔下的雪花呢?“这浓浓的月色,浅浅的雪景,都是它在悄悄地歌唱,它飘散在这座城市里,温柔地,沉默地飘往一处,汇聚成流,让我无数次回想起这场秘密,都能听见他温暖的像静谧的河流在轻轻歌唱。”她笔下的庸常日子:“星河远阔,俗务烦身,木棉就成了寻常日子里的诗和远方。我喜爱木棉,喜欢站在窗前看云卷云舒时它的青绿与蓬勃,更喜欢坐在摇椅里看斜雨西风中她的淡定与从容。”她写诗人的哀伤:“她的眼角有晶莹的霜花泪,这泪是大自然的气息,是她心里的河流,淌出来的情绪。”类似的优美句子在书中多不胜数……这些流淌出来的美妙哲思,轻灵曼妙,滋养身心,让人安心静气。
悲悯深情
洛嬉的文字是有血肉深情的。从目录就可以看出,她用十分的热情去书写家乡故土,河源、万绿湖、顺天、白沙、康禾,她的笔到之处,全是深情。她的一颗赤子之心,为宣扬自己的家乡,不遗余力,似乎把家乡刻进了她的骨子里,把它当作使命一般扛在肩上,总是不失机会地加以宣扬。《河源的秋天》里,她说:“河源的秋短则短矣,一旦来临,别有一番局气。好似在说,越是姗姗来迟的秋天,便越以从容不迫、睥睨人间的风度和气场走一回。我是这样喜欢河源的秋天……”《山水清奇新康禾》这篇里,她提出:“康禾这一方清丽山水,这一处人文宝地,当有更多游客来一睹芳容,一闻天籁。”她在《白沙往事》里纵情欢乐:“我在白沙村度过了上山挖宝下河捞鱼的无法无天的日子。忙碌的父亲母亲无暇管我,任我在白沙村的山坡草地、树林壕沟、河流溪边野蛮生长。我的身高,是在一次一次爬树摘枇杷掏鸟蛋中蹭高的。我的体重,是在一次一次上山摘荔枝龙眼柑橘柚子中增加的。我的快乐,在山野溪流之中潺潺作响。”除此之外,她还为家乡创作了歌曲《魔法万绿湖》,创作了朗诵情景剧《如果你要写河源》。这些作品,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播与口碑,让更多人认识了河源,得知了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好地方。
洛嬉是饱含悲悯在看世界的。在《花晨月夕》序文里,她说:“鲜花源于乐观,眼泪来自悲悯。最深刻的爱是最乐天的支持,也是最柔软的慈悲,我这样乐观地爱着这个世界,竭尽全力想要做到最好,我这样柔软地感受着这个世界,不敢回头看那匆匆而逝的秋冬春夏。”对时光的无情流逝,她凝噎也坦然,她说:“我越发觉得这庸常的日子,每日也有鲜花沁心,也有明月拂眉……春秋晨昏,花开花落,雪泥鸿爪,温澜潮生。”尽管人生也有失意时,她说:“赛场是化了妆的人生舞台,有的时候却更能显出赤裸裸的真心和欲望,既听到摩拳擦掌,也能嗅到戈戟森森,但回眸一看,晨接朝阳暮迎晚霞,全是闻得到花香摸得着月光的温柔时光。”她的这些哲思,都是灵动的,那背后,正是一颗悲天悯人的真心啊。我还发现,在悲悯的情怀之外,她有着异常的严谨。在关于《木棉花落》的创作谈里,她提到:“作为作家,构思作品则不能如此随意,落笔之前必须做好谋篇布局的案头工作,书写时很讲究韵律,节奏,遣词造句,尽量不用或者少用弯弯绕绕的旁枝末节,做到言简意赅,精准有力,如同雕刻家创作,刀刻斧凿,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浅,恰到好处,人物景致才能栩栩如生,令人过目不忘。”既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又有刀刻斧凿的严谨,洛嬉的逐梦态度,是值得我永远追随的。
文字是一道光
洛嬉的文章构思巧妙,语言行云流水,真情流露,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值得反复品读。我拿到书以后,废寝忘食,熬了两个夜晚读完全书,仿佛又经历了一遍青春时光。她笔下智慧的母亲,伟岸的父亲,责任心强的爱人,乖巧懂事的女儿,催人泪下的师生情,纯粹真诚的友情,惹人怜爱的小黄狗,甚至还有善良淳朴的路人……一幕幕世间百态,在她笔下都熠熠生辉。掩卷时,我怅然若失,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于是又回去重读被收入中学语文题库的《木棉花落》与《雨夜》、感人肺腑的散文《像静谧的河流在轻歌》《她站在光里》、精彩的古风散文《越秀山记》《新丰江泄洪》等等。重读一遍,又有新的收获。木棉花下,凋落的是哀伤,拾起的是世间难得的真情;雨夜中看似在助人其实是在救自己。那些温暖对待洛嬉的人,实际上就是她本人的照面——好人会遇见好人,温暖的人亦会被人温暖。读她,实际上是在与光同行,被光包围啊。愿有更多的读者能品读到《花晨月夕》,感受洛嬉的文字之美,心灵之光。我也将循着这道绚丽的光,不畏不惧,勇往直前。
来源:河源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