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日报:五华鱼生

梅源

提起梅州五华县,很多人脑海里即刻涌现的是“五华阿哥硬打硬”,但也有不少饮食爱好者闪现出的却是“五华鱼生”。据文献记载,五华人吃鱼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近年来,五华和鱼生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鱼生成了五华除梅州客家足球队外的又一张响亮名片。“有鱼生才有人生”,五华人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五华人,我尤其喜好吃鱼生,不觉已有二十多年的吃鱼生史。年少时我就对鱼生垂涎不已,苦于父母阻挠,理由是我尚未成年,不宜吃生肉。第一次吃鱼生是在我高考结束的那个夏季,在一个皎月当空、微风习习的夜晚,我与鱼生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年夏天我刚满18周岁。还记得当时吃鱼生的心情,有点亢奋,面对早已心心念念的美食,有点激动是再自然不过,就连那只使用筷子的手都兴奋得有点不知所措;又有点忐忑,毕竟以前从未吃过生肉,父母的谆谆告诫好似紧箍咒般,隐隐害怕会吃坏了肠胃。美食以品质和味道说话,那晚与鱼生的第一次邂逅,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鲜滑爽口的鱼生,配上“蒜蓉醋”(将蒜头捣碎碾成糊泥状后加入米醋搅拌均匀)的独特味道,简直让我欲罢不能。

弹指一挥间,匆匆二十余载,如今的我成了新河源人。有朋自远方来,与好友相聚,待客首选就是带他们去品尝五华鱼生。我的初衷很简单,好东西嘛,必须与他人分享。每一次推介都是朋友与五华鱼生结缘的过程,无一例外,后来那些朋友都迷上了五华鱼生,时常反客为主,拉着我去过把嘴瘾。

五华鱼生吃多了,我对其制作过程已了然于胸。五华鱼生一般选用草鱼、石坚鱼和赤眼鱼,草鱼鱼肉雪白,易于人工饲养,因而物美价廉;石坚鱼、赤眼鱼对水质和环境要求高,难于人工饲养,但鱼肉更有弹性和嚼劲。这三种鱼各有特点,人们各有所好。

厨师制作鱼生片,一般先将鱼尾切下,让鱼血自然流干,再将鱼身切成左右两大块,去皮剔骨后,放入冰水浸泡几分钟,其作用是让冰水将鱼肉上的杂物清洗干净,并使鱼肉更加鲜爽脆滑。然后用专用的鱼生纸将鱼生片上的血水吸干,再切成薄片或细条状,挑拣后摆放在冰盘上即可上桌。我观看过五华厨师切鱼生片的整个过程,去皮、剔骨、起肉、切片、摆盘,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特别是切片时不但鱼生片薄如蝉翼,还有那刀工的速度,怎一个快字了得。冰盘上的鱼生片色泽淡红、晶莹剔透、厚薄一致,像极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愈发激起了顾客的食欲。

食用鱼生非常讲究技巧和经验,首先将鱼生片放入“蒜蓉醋”里浸泡几十秒,用筷子快速地搅拌鱼生片,既可杀菌,又可祛腥提鲜。这种让鱼生片经过“蒜蓉醋”的浸泡,是五华鱼生的独特之处和灵魂所在,也是五华鱼生与龙川、顺德鱼生最大的不同。然后将鱼生片捞起,放入干净的碗里,倒入花生油或是茶油,再撒下一把芝麻,配上丰富的佐料,就能慢慢享用美味的鱼生了。

佐料也是保证鱼生品质、让顾客味蕾爆发的关键。上鱼生前,服务员会先端上一个类似九宫格的佐料拼盘,每个格子里分门别类地放着爆香的花生米、腌制的蒜片、细长的榨菜、金黄的姜丝、碧青的辣椒圈、墨绿的薄荷叶、紫白的洋葱丝、橙黄的菜脯粒等,色香味俱全,客人可根据个人喜好搭配佐料。

将满勺配好佐料的鱼生送入口中,慢慢咀嚼,细细品味,鱼的鲜甜与各种佐料融合在一起,鲜、香、辣、甜、酸、嫩、脆,各种味道相互渗透交融,让人感觉层次丰富、滋味丰满,味蕾获得无以复加的满足,令人回味无穷。有些鱼生狂热者喜欢用家用大碗,装上满满的一碗鱼生片,像扒饭一样将鱼生干下肚,大快朵颐,直呼“此菜只应天上有”,那是怎样的一个爽快啊!

鱼生吃了,鱼头、鱼尾、鱼骨当然也不能浪费。店家一般会推荐顾客用来煮汤或是煲鱼粥,无论是鱼汤还是鱼粥,皆是鲜甜可口。鱼生点多了吃不完时,不要紧,可以用来煎鸡蛋,别有一番风味,还是一道美味的下酒菜。

五华县不时会举办五华鱼生文化美食节,评选“十大五华鱼生制作高手”,宣传推介五华鱼生,以鱼生广交天下友。不少省内外客人慕名来到五华,吃了一次鱼生后,都会想着再吃一次,慢慢吃上瘾。每次梅州客家足球队在五华主场的比赛,远道而来的球迷朋友们都不肯错过品尝地道五华鱼生的机会。看中超、食鱼生,是球迷们的一次视觉和味觉的饕餮盛宴。

五华鱼生,既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舌尖上文化的传承。还没品尝过五华鱼生的朋友,不妨尽快找机会尝一尝。

来源:河源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