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兰台人 讲动人心侨批史

林丽璇

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档案作为传承文明的载体之一,重要性非同一般。身为一个档案学专业,并在毕业后始终进行档案工作的兰台人,深切感受到档案工作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初识档案是在高考后不久,学校通知各高考毕业生到校领取个人档案,需要学生保管好并携带交至录取的高校,当时对档案不甚了解,只知道弄丢的后果很严重,需要妥善保管。后来进入大学,通过老师的授课和深入学习档案专业相关教材,对档案的理论知识和档案工作的流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也仅限于理论接触。与高中毕业不同,大学毕业不需要毕业生领取个人档案,而是通过毕业生报到证的填写信息,通过档案转递专门渠道转递到各个接收点。

毕业之际,我在求职平台上搜索档案相关岗位,除一线城市岗位稍多外,其他城市寥寥无几,且多是行政岗兼任。我在一家小公司担任档案管理员一职,接触到很多类型的档案,但也发现了很多阻力。在进行档案工作的时候,我深深感受到档案意识匮乏的普遍性和阻碍性。“收、管、用”是档案工作的三个关键环节,但却普遍存在着“收不齐、不好管、没人用”的现象。小公司的档案,归档责任者多数是个人,因个人档案意识的参差,档案移交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甚至有些同事以工作繁忙为由不移交或为了省事,直接将需归档文件碎掉。而公司领导对档案工作也不甚重视,大多认为其他工作优先于档案工作,还会分配档案之外的工作,寻求档案利用的人亦少之又少。通过两年多的档案宣传和档案意识灌输,档案工作开展有所改善,但仍有阻塞。于是我选择更换工作平台,寻求更规范专业的平台进行档案工作的学习和开展,此时求职平台上关于档案方面的工作岗位多了很多,不再局限于一线大城市,且很多岗位多是专人专岗。

进入档案馆后,我主要的工作是在档案接待利用服务窗口为广大群众和各企事业单位提供查档服务。作为查档工作人员,在提供查档服务时,见证了很多群众的喜怒哀乐。喜是临近退休的阿叔阿姨们因个人档案工作经历不全,需获取相关工作介绍信等辅助材料补充工龄时,在档案馆查询到并领取相关补充文件材料的笑脸和连声感谢;怒是想查个人人事档案或房产有关事项的大哥大姐们因不了解各档案馆馆藏文件属性,来回奔波多个办事处和档案馆,累出满头汗的无奈和气愤;哀是因工作单位撤销、倒闭等外在因素造成个人档案缺失,且其入职时未经过劳动局审批备案的待退休阿叔阿姨们对自己多年工作经历无可证的叹息;乐是大学生、研究生和社会学者们在查找到与自己研究题目完全契合的档案材料时的开怀和奋笔疾书。作为查档工作人员,在提供查档服务过程中,也发现了档案利用人数显著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群众和企事业单位会主动到档案馆进行查档,对档案的认知水平也更高,这也对我们查档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会努力以更好的状态来做好档案接待利用服务工作,树立良好形象,为社会、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在国家和各级档案管理机构的大力宣传和兰台人的共同努力下,社会档案意识不断提高,大家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作为兰台人,我亲身体会这种积极的变化,也将坚持用个人绵薄之力去维护和推动档案工作的发展。

来源:汕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