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日报讯 (记者/毛远策)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在清远各地紧密开展。记者近日从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了解到,清城区在文物普查工作中新发现三处古建筑文物,目前正对其进行测绘研究工作。
三处古建筑文物为尚武堂民居、郭见晟故居及一处墓葬建筑。其中尚武堂民居、郭见晟故居都位于清城区下廓后街,为清代民居建筑。其中,尚武堂民居清城区下廓后街右十一巷,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清代道光期间,郭氏后人、曾任清代御史的郭仪长建成后街郭氏民居,分别命名为中宪第、御史第、郎官第,尚武堂房屋位于中宪第内。2008年后,该民居成为习武和武术交流场所,命名为尚武堂。
“目前正对这个房屋进行测绘,发现尚武堂有古城、古街、古巷、古民居的代表性特点,对研究清代民居有重要历史价值。”清城区博物馆馆长潘振清表示,将进一步采访尚武堂的现主人,完善相关的研究资料。
郭见晟故居位于清城下廓后街右四巷,建于清代乾隆年间,郭见晟父亲郭仪瑞系郭仪长之五弟。21岁时(清乾隆五十九年)考中举人,任拣选知县。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占地约200平方米,分前后两进,每进作三间两廊布局,外观为布瓦硬山顶。正厅四面山墙搁檩。卷棚顶檐廊,麻石前檐柱,木作老檐柱,莲花纹花篮式石柱础。整座宅院冬暖夏凉,精致而实用,是清远不可多得的建筑瑰宝。
据了解,自今年8月以来,清城区完成普查161处,其中完成复核和测绘共103处,复查57处,新发现文物3处。
今年以来,清远成立清远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印发实施方案,组建普查队伍,顺利完成第一阶段普查工作,完成不可移动文物实地调查809处,完成率36.54%,全省排名第四。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有关工作负责人介绍说,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清远积极采用现代测绘技术、无人机和三维数字化扫描技术,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更为科学、全面的“体检”。同时,举办2024年度清远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班,围绕《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普查认定、分类、登记表和著录说明解读》《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普查认定、分类、登记表和著录说明解读》等多个主题,讲解文物普查工作要点,提升文物普查工作水平。
来源:清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