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亦倩
青春风铃
对于大海,我从小就有一种向往,也许是因为平素很难见面,听到的只是蔚蓝色的传说,所以总是期待着与它的相遇。电视剧中,每当主角受挫,往往会赤着脚走在沙滩上,海风吹动衣襟及发梢,海浪带走深深浅浅的脚印,再配上点深情的音乐,这样的画面很美,美得成为了大海的标签。
我一直以为大海只属于远方,至少得跋涉千里才得以一见,为了见它,我坐过高铁,也坐过飞机。直到前几年,后知后觉的我,才发现这样的美丽,其实离我并不遥远,就在桐乡的隔壁,只需一个小时的车程。它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海盐观海园,令人想起曹操的《观沧海》,心中不由“洪波涌起”。
计划已久不如说走就走,这个秋天我终是按捺不住心动,决定去看看黎明前的大海。凌晨三点的公路,没有想像中的清冷,时不时有车子飞驰而过,同行的人兴奋地说:“他们一定也是去看日出的吧!”凌晨四点的观海园,路边两侧已排满了车子,车牌有粤、赣、鲁、苏、沪……当然浙F最多。还有陆陆续续赶来的人,在深远悠长的海岸线,持续向前汇集成了一个热闹的海洋,望不到尽头。
灰暗苍茫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弯月,它的光辉已虚弱到仅剩一个轮廓,只余黯然的目光投向人间。所有的人,不管是坐着的,还是站立的,都齐齐地看向海的东面,共同奔赴着一场最热烈的浪漫,是旭日与大海,还有我们。
海与天交界的地方,紧挨的一层呈暗黑色,堆积着厚重的云。往上慢慢升腾起一片红晕,那透着橙色的亮光,一点点驱散着层层的黑,努力延伸着,渐变的红印染了小半个天。过了一会,天幕泛出几个大小不一的亮点,折射出深深浅浅的光晕,似乎是天上的神仙宿醉未醒,拿起画笔,蘸着金色的颜料,在天空凌乱地抹上几笔。
太阳的身影还是没有出现,气象软件上预测当天日出时间是五点二十八分,可是它迟到了足足十分钟。旁边有人叹惜着:“今天云层太厚了,不知道太阳还能不能穿透,估计看不到日出了。”也许是太阳听到了这声叹息,不忍让我们失望,下一分钟,它猛地跃出了那片灰暗的屏障,在一片惊呼声中,披着最炫丽的外衣,猝不及防出现在我们眼前。初升的太阳,远远望去犹如一个涂了金粉的咸蛋黄,不是很大却很亮,四散的光芒带着利剑的锋芒,贴着海面,劈出一道很长的光柱,一个巨大的手电筒,点亮了海的内心,和我们的脸庞。
此刻,整个天地都笼罩在一片绯红的光里,天空燃起了烈焰,大海就像倒过来的苍穹,跳动的波涛中布满了金色耀眼的光,我想起了一个词“霞光万丈”。
这迟到的十分钟,对于太阳来说,应该是艰辛的,我们看到的是,它一跃而起,光芒四射的样子。看不到的是,在乌云的禁锢下,它用尽全力,挣脱黑暗的模样。日出之美在于它脱胎自最深的黑,或许,在这个秋日,晨光熹微中,亦是观海园想告诉我的。
从太阳冉冉升起,直至高悬于天空,只有短短的三分钟,三分钟之后,它如燃烧的火球,灼灼的光让我们无法直视。清晨的大海,尽情沐浴在火热的霞光里,波涛起起伏伏推动着滟潋的波纹,整个海滩都是金灿灿的,仿佛洒上了一把碎金,包括海面上徐徐驶过的船只,急急飞过的海鸥,以及堤坝上不舍得离开的人们。
没有秋的微凉,热气腾腾的一天又开始了,带着太阳的炽热与海的浩瀚,我想,这也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日出。
来源:清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