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日报:怀念家里有猫的日子

叶海莲(阳山)

市井故事

打从记事起,父母十分喜欢养猫。因为农村储存粮食是开放式,所以守护粮食的重任就交予了猫。猫捉老鼠,进而守护了我们的口粮,猫自然而然便成为了我们家庭中的一员。与猫相处几十年中,爷爷奶奶,父母和姐弟十人,从来不曾出现被猫抓伤、咬伤的情况。它一靠近我们,就自然收起尖牙利爪。爷爷和父亲都是捕鱼能手,因此我们家的猫比别家的猫幸福指数高得多。

家里养过的猫,有公猫、母猫,有黄的、有灰的,但全黑全白的没有养过。全黑的猫给人一种煞气感。公猫长大后,尤其是屁股眼顶着两个球球扭来扭去的时候,也就离出走的日子不远了。父母经常下不了手,任由它走就走,回就回。

因为公猫长大后会出走,所以多数买母猫。养母猫的一大烦恼就是怕它怀小猫前的尖叫,俗称“叫花”或“叫春”,经常叫一整个夜晚,若能招惹来公猫还好,否则几个晚上,凄厉的声音让人瘆得慌。有时招来的公猫太多又充满打斗声,实在让人不得安宁。

幸亏是三两天的事。两个月后,小猫出生了。父母经常留着鱼和鱼汤给母猫。它每每在灶边的猫碗吃得“呜呜”作响,好像在说“谢谢”,典型的“母凭子贵”。

“挪窝”是母猫常做的事。每一窝小猫都要挪三四次才出窝。有一次,我们在灶边烤火,母猫刚刚把小猫放在火堆旁边的草垛里。接着,我准备上二楼睡觉,一会儿工夫,当我上床一伸腿,蹭到了一堆毛茸茸的东西,吓我一大跳:这猫是以什么速度把四只小猫叼到我二楼被窝里的?

冬天的时候,猫除了钻灶膛,还喜欢躲被窝。上半夜抓老鼠,吃饱喝足后就悄无声息地钻入房间,以前的房门没有现在的紧密,所以猫能随意进进出出。然后找个舒适的地方轻轻躺下。我们偶尔醒来经常感觉脚底下毛茸茸的一团,是猫躺在我们的被子上面了。如果是下雪天冷得厉害,它就不是躺在被子上了,而是直接钻入被窝里面。尽管如此,它还有一定的界限感。除非你翻来覆去,否则你感觉不到它的。

小猫长大后,周边邻居便上门讨要。父亲很少收钱,一般客气说:“抱去养起便是。”邻居们也不喜欢占便宜,会木工的拿一担木水桶,会编织竹物的拿一个竹篮、一个簸箕用以交换。父亲就放一个红包在猫碗里作为对母猫的回报。讨要小猫的人往往要看小猫的形态、外表,最为关键的看“几重锁水”。所谓的“锁水”,就是把猫提颈抓起,看下颌部的毛色呈现一圈一圈的,一圈则为“一重”。有一圈半即“一重半”的都很厉害的了。如果是两重半的猫,方圆几公里内都不会让你看见老鼠的影子。

所以,家里有了猫之后,除了没有老鼠的好处,还有许许多多的趣事,特别是看到你有空就蹭在你脚边,你不禁会觉得它是生活的一部分。

很怀念家里有猫的日子。

来源:清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