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利民
读人记
初见诗人王学忠,直觉这是个热情而谦和的人。不过,他寒暄的话,不多,甚至容易给人留下性格有点木讷的印象。但一谈起诗歌,谈起他所经历的苦难生活以及这些诗歌的源泉来,就会滔滔不绝,仿佛百川归海,汹涌澎湃,层层叠叠地激起无数朵浪花了。
他似乎是个矛盾的集合体,不过,这也恰恰体现出他这个“诗人”身上所具有的特殊气质:比普通人在情绪上更敏感,性格上更忧郁,眼光上更敏锐,认识上更犀利,思想上更深刻。他通过诗歌所呈现出来的多样世界,也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我把他的诗歌,称为咏叹调,是因为它有着特定的主题,特殊的表达,鲜明的风格,独立的思考,以及强烈的情感宣泄。
诗歌选材上,他的诗,都来自现实生活。他的诗不虚妄,不矫饰,清亮明晰如一面镜子,照得见苦难,照得见社会的众生相,角角落落,真真切切。如《三轮车夫》中的“蹬得动要蹬!蹬不动咬牙也要蹬!就像做了一回上弦的箭!只有折了!句号才算画得完整”,寥寥几句就把底层人生活的艰难描摹得淋漓尽致。类似的还有《中国民工》《工人兄弟》《城市拉煤工》等。
有了现实内容,还必须有诗的淬炼,才能产生美感,才能引发共鸣,才能展现强大的感染力。我们在他的诗中,可以看到不少相似的意象:血、殷红的血、泪、汗珠子;火、火柴、雷火、磷火;黄蜂、恶狗、苍蝇、蚊子、毒蛇;锁、枷锁、囚笼、囚车、冰河;墓碑、黑色的石碑、坟头、陵园、祭祀坑;沟壑、风雨、沙尘暴、长鞭、鞭影,彩虹、流水、花环、绿草、山雀等等。这些意象,摒弃了模糊、含混、晦涩的表达,而是以通俗、直观、鲜明的形象,强有力地展示出了诗人眼中光怪陆离的世界,也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诗人王学忠很善于学习。在他的诗中可以看到不少现当代诗人的影子,有学习,更有创新。如《人·名字》:“每个人都有名字!有名字的不一定都是人!名字是人的躯体!人是名字的魂魄!人死了!名字不一定一同死掉!人坠了下来!名字比人跌得还要粉碎……”这首诗以哲理见长,很容易让人想到臧克家的诗《有的人》,但内容别有新意,读来格外隽永、深邃,令人在咀嚼与回味中不断升华自己的觉悟与境界。此外,他的诗中,还常有诗人田间的激烈的战斗鼓点,也有诗人汪国真纯粹的明朗与率真。
因为诗人个性质朴、刚正、坦荡、真挚,所以,即使他写哲理诗,也往往显得透明,显得巧妙。比如《带锁的鹦鹉》中有这样的句子:“只要老老实实!吟诵主人应允的话!锁在木桩上的羽翼!便可以自由地扇动……”再如《牛》中“鞭子响在头顶\(脊背上烙出一道鞭痕\(它自言自语\(拉车的牛绝不是摇尾巴的狗”,这些
凝练的语言,远离深奥的用典,拒绝富丽堂皇的遣词,而是完全的生活化,完全的口语化,清新,活泼,但又不失含蓄与深刻,堪称妙笔。
生活的咏叹调,被诗人王学忠用一只如刀的笔,画得真切,刻得深刻,描得细腻,写得畅快,倘若没有一定的功力,又怎能达到如此一番境界呢?
来源:清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