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国敦
脑海里承载记忆比较深的除了老屋外,就是老屋通往小学的那条石板路了。
黄豆坪是我出生的地方,四面环山,老屋建在半坡上,地势比较高,在家就可以听到学校上课的钟声。老屋到学校也就三百米的距离,儿时上学却要走一段石板路。石板路大约有150米长,由下向上盘亘。当地人把要上坡的路称为“岗”,因此,这条石板路冠名“黄豆坪岗”。
石板路不宽,一个人刚好经过,倘若迎面有人走过来,就必须侧着身子互让才可通行。如果路人都挑着担子,必须一方避让到路旁,或者是一只脚踩到路沟边,让对方先经过方可。石板路建造用的石头都是普通的不规则形状的石头,有的很大块也很平整,有的椭圆凸起,有的是三角形状,甚至还有废弃的磨豆腐的磨盘石……尽管如此,前辈们还是用他们的智慧和本领,把一块一块不规则的石头砌成了一条石板路。斑驳的石板路也见证了老家岁月沧桑和历史变迁。
石板路两旁长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有的是野生的,有的是人们种下的,主要有芭蕉、龙眼树、梨树、芭蕉芋等等。各种植物郁郁葱葱,相间映衬,石板路形如一条青龙从中穿过。到了夏天,在这条石板路上,可以乘凉,躲过炙热太阳的暴晒;到了晚秋,路过这条石板路,可以欣赏到最美丽的芭蕉芋花。芭蕉芋开的花很美,总状花序,花红色,单生或两朵簇生于花序上,花苞片淡紫色,红紫交织,轻柔地在风中摇曳,为石板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孩子们路过石板路,都会兴奋地采食芭蕉芋花,因为里面有“蜜糖”。掰开花朵,汲取花汁,舌尖慢品,真甜……据说,芭蕉芋不仅开花美,而且芭蕉芋块根加工而成的粉末制作成食品,能起到增强免疫力、调节血糖、解决胃肠道等功效。
小时候放学回家,孩童们像打开囚笼放飞的小鸟,你追我赶,飞快跑向家里,每当跑到石板路,累了就会坐在石板上歇息。有些石头或许被几代人乘凉时当作板凳,或许是受鞋底的不断踩磨,有些石头都显得平滑锃亮。我用手抚摸着石头,感受浓缩在这些石头上的故事;有时脸热得通红的时候,也会用脸贴着石头,享受那种清凉的感觉。当贴着石板的时候,眼睛斜斜地看着由近至远的石板路,心底不由地升起一股对先人们的敬畏之情!这整块整块石头砌成的石板路,对于当时的先人们来说,纯粹是为了生活,也没有想到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勤奋,会激励着后辈人。
经过岁月风雨洗刷的这条石板路,有些石头因松动没有及时加固,变得不平稳,酿成过悲剧。特别是乡亲们用箩筐挑着稻谷去碾米的时候,一不小心,踩着悬空的石板就会“打空跷”(家乡话:意思是翻滚滑倒),人仰马翻。挑着担子走这石板路本来就很辛苦了,再加上这一摔,白花花的大米全撒在地上,于是抱怨、无奈、憧憬。
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期盼也实现了。那条石板路蜕变成了宽敞的水泥硬底化道路。不知道为什么,石板路虽然没有了,行人接踵来回,而往日乡亲们挑着担子举步维艰,老人牵着幼童数着石阶的情形常常浮现。也不知道为什么,偶尔回家时发现,现在的水泥路面都长起了青苔!
时间在走,岁月在流。我却愈发对那条石板路生出情愫,留在心底,深深埋藏!
来源:梅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