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日报:星空不问赶路人

徐少群

从2017年加入潮阳区档案馆至今已有7年的时间,我见证了潮阳区档案事业的快速变迁,这也是全国数千个区县级档案馆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缩影,而这个过程的背后是兰台人的奋力拼搏,勇毅前行。

潮阳区档案馆于1999年建成启用,库房面积325平方米,远低于国家县级档案馆档案库房面积不低于900平方米的标准要求。另外,管理设备落后,记得那时候南风天的时候,就要手工开启除湿机,一直记得那时候穿过长长的走廊,去每个库房把除湿机满的水倒掉。人们查阅档案都必须到档案馆实地查询,电子目录不全,很多时候只能手工查找目录本,再到库房里面搬出纸质档案进行查找,找到之后再进行复印。接收进馆的档案,要先用冷冻柜进行冷冻灭菌,后续再通过除湿机进行祛湿。2018年以来,潮阳区档案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实施两期全馆档案数字化工作,共完成633万页,实现了全馆存量档案数字化。同时,还坚持“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探索启动了档案数字化副本和档案实体同步进馆的模式,推进增量档案的数字化。现在,移交档案进馆单位全部要进行数字化后经检查合格才能进馆。

潮阳区档案馆新馆舍于2021年建成启用,新馆独立成栋,总建筑面积5180.2平方米,档案库房面积1099平方米,达到国家县级二类档案馆要求,配备精密空调,实时保证恒温恒湿,让档案实体得到更好保护。现在,所有档案实现数字化扫描及系统挂接,干部群众到窗口进行查档,工作人员在电脑档案管理系统查阅到相关档案之后即可以进行即时打印,减少了对实体档案的伤害。新馆配备了档案真空充氮杀虫消毒机,即环保又安全可靠,同时不会对处理的档案带来任何有害的影响。

档案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同时,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一直积极推动档案利用服务现代化。为方便群众查询利用档案,扩大档案服务面,潮阳区档案馆在接入全国档案查询平台后又开通了“潮阳档案”微信公众号,实行线上+线下、电子邮件与快递邮寄并用的便民查档服务模式,切实方便了群众查档需求,让档案利用服务跑出了“加速度”。有一次,广州某高校一位学生通过线上咨询的方式与我馆取得联系,反映其因撰写论文需要,希望查阅全国劳模洪群英先生的生平以及个人成长轨迹,尤其是在水稻事业研究贡献方面的记载及报道。对此,我馆工作人员迅速受理,在查到相关档案资料并确认是对外开放的档案后,立即与该学生联系,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把相关资料发送给该名学生。“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是档案利用服务的目标。在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介的宣传下,现代化利用服务大大方便了查档的干部群众。

作为区县级档案馆,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数字档案馆和现代化数字展厅的筹建。档案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2023年,我馆制作了移动的爱国教育基地展板,我作为讲解员,走遍全区十三个镇街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深入基层,让我对全区的红色资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建设现代化数字展厅可以更好地开展档案馆现场教学活动,进一步发挥档案的育人作用。这个目标,我们在努力着。

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档案工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档案现代化事业,任重而道远,但是我始终坚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星空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在兰台人的薪火相传、奋力合作下,我们必将持续地推进档案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贡献档案力量。

来源:汕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