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但三个男人凑在一块嬉笑怒骂,更是一出好戏!从2017年开始,张国立、王刚、张铁林“铁三角”重聚,从小荧屏到大舞台,三人的“梦幻合体”成就了《断金》。如今,《断金》巡演已过百场,豆瓣评分高达8.3分,被网友称为“有生之年必看系列”,在全国乃至海外引发巨大反响。9月20日至22日,该剧登陆光明文化艺术中心,上演前夕,深晚记者深度探寻该剧强大的“破圈力”背后,有着怎样的专属密码。
“铁三角”奉献殿堂级表演
《断金》的成功,很大原因归功于“铁三角”的号召力。别看张国立、王刚、张铁林火到家喻户晓时,三人已过了不惑之年,但那个年代,演技就是硬通货,这三位凭借《铁齿铜牙纪晓岚》《五月槐花香》《布衣天子》等热播古装大剧,几乎霸占几代人的电视机,包揽孩子们的寒暑假。尤其《铁齿铜牙纪晓岚》四部曲,拍摄跨度近十年,有数不清的单元剧,唯一不变的就是黄金“铁三角”。
戏里,两个“皇阿玛”专业户加一个“和珅”专业户,默契十足演绎悲喜人生;剧外,他们也是喜欢互损、非常投趣的好朋友,一直“铁”到现在。早年三人荧屏斗戏精彩万分,后来老戏骨齐聚话剧舞台同场飙戏,带来更触手可及的震撼与感染力。《断金》里,三人用殿堂级表演,为观众展演了一出现实主义京味大戏。张国立饰演的富小莲儒雅隐忍,在剧中有难度极高的大段独白;王刚饰演的魏青山层次丰富,狡黠狠厉被演绎得入木三分;张铁林则颠覆形象,把一个耍无赖却没坏心眼,爱吹牛但也懂道义的市井小民贵宝演绎得活灵活现。
大时代窥见人生百态
《断金》的故事背景横跨半个世纪,从清末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展现了大时代下的兴衰变迁。故事开篇于大清王朝风雨飘摇之际,北京城一口老井边上,三个素昧平生又性格迥异的男人,潦倒之际结为兄弟,以期共展宏图。几年后,三兄弟开出了王府井最大的商铺——万盛和。但随着起起落落的买卖,分分合合的兄弟,不断变化的时代,反复升级的欲望将各人心中的忠信、仁义搅得七零八落。
三兄弟面对钱权情义,各有各的为人之术、处世之道。富小莲,一生犹如涓涓溪流,伏低就浅,却自有滔滔不绝的一股韧劲;魏青山心高气傲、为利而往,但又有着悲凉的底色;贵宝颠来滚去,任性而为。三人纵然有不堪,有不安,有不甘,但都尽兴活过一生。
在如此长的时间跨度里,三位老戏骨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而立之年的老成初现,暮年时的沉静淡然,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跟着经历一切浮沉的同时回味无穷,感慨时代的风云际会,个体的命运沉浮,更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获得不同的体悟。
名编剧耗时10年13易其稿
剧本是一部话剧的主心骨。这出“京韵”十足的故事金句频频,“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就来自《断金》编剧邹静之笔下。曾成功编剧《康熙微服私访》《铁齿铜牙纪晓岚》等佳作的邹静之,为《断金》剧本花费10年心血,13次易稿,最终成功塑造出老北京小人物的众生相。诗人出生的邹静之,在台词上讲究精雕细琢、耐人寻味,又赋予不同人物不同语言风格,在传情达意上既有诗性哲理,又不离生活本色,使观众倍感亲切。
其实早在2003年,邹静之就有意将《铁齿铜牙纪晓岚》改编成话剧版,“铁三角”的三位兄弟当时就想在戏剧舞台上合作一次,结果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成愿。十几年后,众人一次小聚,邹静之拿出《断金》剧本,“铁三角”自然而然地就在剧本中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那个角色。“一读,人物灵了,故事也活了起来。”就这样,十几年前的话剧梦,兄弟们续上了,也才有了7年来叫好又叫座的话剧大作《断金》。
来源: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