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日报:陶渊明与酒

赖廷阶

诗情画意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了八位酒量惊人的人物:贺知章、崔宗之、苏晋、李适之、李琎、李白、张旭、焦遂。陶渊明不在其列。因为,陶渊明爱酒但从不以豪饮见长。确切地说,他不是位酒豪,也不是位酒仙,但他绝对是酒的知己。

南朝梁代昭明太子的《陶渊明集序》记载:“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篇篇有洒”虽则夸张,但以酒大量地写入诗,确以陶渊明为第一人。

陶渊明单是命名为“饮酒”的诗就有二十首,与酒有关的诗更是达到六十余首,酒与其生活及文学的密切程度由此可见。

陶渊明曾写过一篇自传性质的短文《五柳先生传》。在这篇文章中他说,先生不知道是何方人氏,因为家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世人称他为五柳先生。五柳先生是一个不喜欢荣华富贵且不贪慕权势的清闲之人,一生只钟情于酒。因为他的家境比较贫寒,所以不能经常去酒馆买酒喝。他的亲朋好友知道后,就总是邀请五柳先生到家中饮酒。饮后,他总是喝得烂醉如泥,晃晃悠悠地回到自己的家中。然后在家中读书写作,过着非常安逸的生活。这正是陶渊明真实生活的写照。

还有一个陶渊明和酒有关的故事是,他叔父推荐他做彭泽县令。当时,做县令可以在任职期间分得三百亩公田,田里的收入归个人所有。陶渊明一到任,就命人把三百亩田都种上高粱,大家都愣住了,这么好的良田为何不种粮食而种高粱呢?原来,陶渊明想把种出的高粱都酿酒喝。这让他夫人不乐意了,和他争执起来,最后,陶渊明稍做了让步,分出了六分之一的田地种了稻子。

再据《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不懂音律,但却置办了一张好琴,琴上没有一根弦,每当喝得有些微醺时,就抚弄这无弦之琴来寄意,而不管来的是官员还是农民,他都摆酒接待,如果先喝醉了,就对客人说,我快醉了,你先走吧。他率真如此,真性情也。

陶渊明的饮酒诗,大多是在他归隐之后所写的。在回归田园的最初几年,他过得还是比较惬意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真是说不出的逍遥自在。然而好景不长。五十四岁后,陶渊明的家计日窘,甚至偶然要去“乞食”为生。因此,酒的来源就成了问题。他在《连雨独饮》中记叙:“故老赠余酒”;在《饮酒二十首》中感慨:“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而万般无奈时,只好用自己的头巾换酒。

陶渊明嗜酒,但有原则。晚年,有农人劝他出去做官来换取温饱的生活,这样就有酒喝了,但他坚决拒绝了,“吾驾不可回”。而他的好友颜延之从很远的地方前来看他,临走的时候,留下了两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不好推脱,就都收下了。等送走好友,他立马就把两万钱都放置在了他经常去的酒家里,方便以后随时可以去酒家喝酒。可见,陶渊明酒瘾不可谓不大,但却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会玩物丧志。

古代文人爱酒的很多,有美男子嵇康“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有诗圣杜甫“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有建安才子曹植“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有诗仙李白“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但他们的酒都太浓郁了,不如陶渊明的酒,冲淡而有味,自然而纯真。

明人袁宏道在《瓶史·好事》说:“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无独有偶,明朝遗老张岱更惊世骇俗,他在《陶庵梦忆》中写道:“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陶渊明,爱菊爱得痴,爱酒爱得深,大概是因为他是个有深情、有真气的可爱之人吧。

来源:清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