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从兴宁到肇庆: 跨越地域的艺术对话——兴宁市“780”美术家作品邀请展在肇庆美术馆展出

展览作品:《秋韵》中国画  罗嘉文

展览作品:《波上寒烟翠》中国画 谢景文

9月15日,在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的精心指导和肇庆市、兴宁市两地政府及美术家协会的通力合作下,兴宁市“780”美术家作品邀请展在肇庆美术馆开幕,展览集结了40余位艺术家的120余幅精品力作,全面展示了1970至1989年间出生的兴宁籍画家的艺术成就和创作风貌。

展出的作品涵盖了中国画、版画、油画、水彩、漫画、雕塑等多个艺术领域,不仅展现了艺术家们精湛的技艺和多样的风格,更深刻反映了他们对时代精神的深刻洞察和对乡土情怀的深切眷恋。参展艺术家们以青春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不懈地探索,传承并发展了兴宁美术特别是兴宁版画的优良传统,同时在艺术创作中大胆创新,为新时代的艺术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次展览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肇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梅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黎雄才美术馆联合主办,历经近一年的精心筹备,展现了兴宁美术的深厚底蕴与蓬勃生机。兴宁在新兴版画运动时期便以其辉煌的艺术成就著称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参展的“780”画家们,正是这一传统的继承者与发扬者,他们之中既有自少年时代起在家乡兴宁接受艺术熏陶的画家,也有在外地发展的兴宁籍艺术家。他们自幼接受正规的美育启蒙和创作培训,许多人已成长为一代名家或名师。尽管历经多次迭代,兴宁艺术家们依然以青春之力、理想之光、信仰之光,尊重和传承兴宁美术,尤其是兴宁版画的优良传统。他们在根基上赓续红色基因,在形式上大胆探索创新,在内容上为时代立传、为生活写照,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

在1970年—1989年这20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家们也在这段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观和创作理念。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了兴宁市的绘画高峰,也展现了兴宁艺术家们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参展画家代表、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罗广介绍,“版画艺术是兴宁美术的一张靓丽的名片,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勇于探索创新,力求在版画艺术上的形式内容都追求突破。从木刻的细腻刀工,到色彩的巧妙运用,从题材的广泛选择到情感的表达,很多画家都努力让兴宁的传统艺术形式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展览中,我们看到版画、油画、水彩、雕塑和数字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并存和交融,为艺术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和阅读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他说:“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家,我们将继续秉承初心,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艺术的新领域新境界。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艺术成果,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

本次画展是时代精神与乡土情怀的凝聚,是“学院味”与“乡土味”的交织融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原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表示,肇庆和梅州两地都拥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此次展览对于促进两地艺术交流、丰富全省地市之间美术生态交流和互动非常有意义。肇庆美术馆馆长李小军表示,此次展览是美术馆去年举办的兴宁市“560”美术家作品邀请展的延伸,继续为我们呈现了当下兴宁美术的最新面貌;既展现了兴宁艺术的独特风格和地域特色,又为进一步加强肇庆市与兴宁市乃至全省各地的艺术交流提供了助力,共同推动广东文化大省的建设与发展。当天,21位画家将自己的代表作捐赠给了肇庆美术馆收藏。肇庆美术馆出版了本次画展的作品集,为兴宁美术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展览持续至9月20日。

西江日报记者 胡美娟

实习生 梁舒晴 邓蕾

来源: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