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勇
平生没有写过一篇关于自己故乡的文字,曾经有许多次提起笔,但又生怕功力不够写不好,辜负了它,只好一而再再而三地放下。每每想起来,确实有点愧对曾经生我养我的故土。今天终于鼓起勇气,敲动键盘,写一篇关于故乡的文字。
我的故乡是一个名不见经传,漂浮在碧波之上曾被遗忘的孤岛——佳平岛。仿佛是海的孤儿,曾经与世隔绝。这里,风土人情淳朴,自然风光旖旎,是一片未被尘世喧嚣打扰的世外桃源。
佳平岛,又名土港岛,位于徐闻县和安镇北部,整个岛有6条自然村,分别是佳平村、后宫村、佳吉村、南湖村、上村和土港村。整个小岛面积2.0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12公里,滩涂与海洋自然丰富,是海产品的宝库。故乡人祖祖辈辈以海为生,生活简单而充实,与大海的馈赠息息相关。躬耕海涂、一把钉耙一只筐,弯腰捡宝,从海滩中获取各种海特产。
从高空俯视,整个岛被绿色所掩映,宛如嵌镶在大海中的绿宝石。岛上,大片连绵不绝的小山丘,乡民们又叫小山岭,不高不低,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大地的轮廓,它们如同大地的波浪,轻轻起伏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这些小山丘,被绿色的木麻黄等树木所掩映,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镶嵌的翠色明珠,散发着柔和而神秘的光泽。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小山丘上,木麻黄树的叶子便开始闪烁着绿光,如同无数翡翠在晨光中苏醒。走在山丘间的小径上,每一步都踏着柔软的白细沙,整个身心仿佛穿越绿意,变得轻柔而自在。木麻黄树的枝叶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些故事关于海风,关于阳光,关于岁月的流转,关于乡民的欢笑与泪水。
木麻黄树不仅为小山丘披上了一层翠绿的外衣,更是岛上生态的守护者。它们坚韧的根系牢牢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着这片土地的肥沃与生机。在这些小山丘上,木麻黄等树木与周围的花草、昆虫和谐共生,构成了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每个生命都在这片绿意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小岛东南北三面被红树林环绕,这些红树林不仅是岛上的自然奇观,更是生态保护的重要部分。红树林中时常出现各种水鸟,白鹭、海鸥展翅其间,海水中、海泥里又是鱼类、贝类、虾、蟹的美好家园,也是乡民们餐桌上的佳肴与生活经济来源。听老人说,在20世纪60年代饥饿时期,这片红树林的果实曾经帮助当时的乡民渡过难关。红树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像穿上了一件金色大衣,为小岛增添了一份神秘与美丽。红树林不仅是候鸟的栖息地,也是维护海岸生态平衡的关键。在这片宁静的水上森林中,海鸥自由翱翔,它们的叫声与海浪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自然的交响乐。
岛上除了小山丘与村庄外,那几大块少有的平地就是田园,保留着最原始的田园风光。岛上的白沙土,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淡淡的金色,仿佛是大地的肌肤,细腻而温暖,细腻而肥沃,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最珍贵的礼物。乡民们在田间劳作,他们的身影在这片土地上显得格外和谐。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呵护着这些农作物,也呵护着这片土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希望,因为这片土地给予了他们最丰厚的回报。花生、番薯等农作物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花生与番薯的藤蔓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它们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汲取着白沙土的养分,孕育着饱满的果实,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田园画卷。村前那片收获后空旷的田园与小山丘,曾是我与儿时伙伴们的乐园,夜空中,我们曾经举着火炬打“野仗”,留下了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与一串串银铃般的欢笑声。而这片片田园,向世人展示着大自然的恩赐和生命的奇迹,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关于自然、关于生命、关于希望的故事。
佳平岛,随着时间的流转,这座孤岛的命运被改写,它不再是一座孤岛,而是成为了连接希望与梦想的桥梁。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号召下,迎来了四面八方人们的援助,掀起了战天斗地的热潮,人们用肩膀担起了南北两条巨龙般的堤坝,一条直伸大陆的肩膀,另一条则伸向了金鸡岛。这两条堤坝,不仅是物理上的连接,更是心灵上的纽带,它们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过去的告别。这两条堤坝,可以说是一首无言的诗,一幅流动的画。它们诉说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也描绘着人类不断探索、永不放弃的精神。在这片曾经孤独的海域,堤坝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孤岛与世界的桥梁,它们是佳平岛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骄傲。
佳平岛,深深打上我童年烙印的小岛,成为我一生无法割舍、魂牵梦萦的第一故乡。一个充满淳朴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生态之美的地方,它静静地躺在南海之滨,等待着世人的探索与发现。
来源:湛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