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妍
离广东凤凰山不过两个小时车程的福建漳州,那里的村民与凤凰山的原住民长期和睦友好。每年的春节假期,涂建新载着妻子金惠君,风雨无阻,早早地到漳州林秀辉家拜年串门。林秀辉家也有10多亩的葡萄柚子,哪里有得闲的时候。林秀辉干活里外是把好手,还爱跳广场舞唱山歌。人长得漂亮,笑起来两个梨涡挂在脸上,好看极了。
金惠君人如其名聪慧不假,而这种聪明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善良。她说话语速快,机关枪般扫射。可邻里乡亲都心甘情愿地爱任其“扫射”,听其“突突突”地说话,有时对于“地球村”发生的大件事,也都由她的嘴里听到。夫妻俩拜年的对象林秀辉,其实两家之间无任何血缘关系。金惠君家的数百棵茶树,到了四月,那是需要眼疾手快的茶师傅帮忙的。林秀辉是优秀的茶师傅,有了她和她们的帮忙,涂家的春茶采摘不成问题。说金惠君善良,是她深知人心肉长的道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不是光靠金钱,靠高高在上的命令,而是过硬的交情。而交情是一顿饭一顿饭“吃”出来的,时光岁月积累出来的。重情讲义,在中国人历来重视的春节期间走动,更显情分深。来来往往,一年又一年,涂家和林家成了比血缘还亲的亲戚。四月春茶季,一带十,茶师傅用心帮忙,奠定涂家一年的收成。
都说人间四月天,凤凰山的四月那是争先恐后、只争朝夕“拼命”的日子。稍微不留神,错过了采摘期,茶叶变落叶,宝贝变渣渣。茶叶制作可以实现机械化,人力工序可以被半机械化代替,但采摘茶叶这活,唯独只能靠人工,依靠茶师傅。菜茶的人多为女性。约定俗成的叫法,原住民都称呼茶姑、茶嫂为师傅,这是尊称。
采茶是门技术活,什么时候采,什么天气采摘什么茶叶,门道多多,讲究一套又一套。一株茶树,采与不采;一枝茶叶,留与不留,留三片、两片还是一片,全凭茶师傅的经验。茶师傅下手时,角度、幅度和力量大小,全靠传帮带、口耳相传和个人悟性。如雨天,水仙茶可以一叶不留。晴天的凹富后,每一枝都需“留一手”。留一叶处,为了来年缺口处暴芽。天地万物规律,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只有约定俗成的如此如是。叶子与树体分离时,用大拇指与食指配合,重重出手,轻轻下手,快快收手。快狠准,决定采摘的速度与质量。举重若轻,决定了叶子被迫分离时的“伤口”的深浅。深了,伤口变乌变黑。浅了,有利于茶树疗伤自愈。茶师傅的举手投足,讲究机缘和时机。常年采茶师傅的手异与常人,手部青筋明显,手指细长,手掌健美。人与树,树与人,天地人,惺惺相惜。树吃雾,人顺天,日夜星辰,循环反复。
在茶师傅眼中,一期一会的茶树叶,新旧幼老,均有形有色可分辨。以仙豆叶单丛的叶形为例。新生茶叶,叶形狭长,两端尖长,折中对称,颜色嫩绿,妖艳欲滴。减老的茶叶,叶尖变钝,两端不一,下端渐丰,色泽呈深绿。当茶叶继续变老,叶尖继续变钝,茶叶边缘锯齿状减少而钝,靠近叶柄部分渐渐饱满,叶身渐渐变短,叶中部渐渐丰满,叶尖和叶柄对折基本对称,色泽呈墨绿。茶叶老化后,叶尖部分钝园,茶叶边缘锯齿状少,整叶基本呈椭圆形,叶身较短,似花生叶形态,色泽不均匀,斑白开始出现。有经验的茶师傅,宁可放弃老叶不摘,也要把时间全部集中在新叶、嫩叶上。
采摘老茶树的名场面可真是热闹。茶师傅站在梯子上,有的古茶树放不下人字梯,她们个个如齐天大圣附体,踩着枝枝丫丫,轻功般左顾右盼,一会儿功夫,茶筐就满了。茶师傅相互之间也有体谅和照顾。年纪大、个子小的主要是采摘低段位的树叶。高个子,年富力强,长手长脚的就采摘高段位的树叶。茶师傅一般都较为固定,有的在同一农家服务超过15年。年年见,年年采摘,对茶树熟悉,对彼此了解。人对人有印象,人对树有感情,树对人不陌生。树上的人,人在树里,互为天成,好一幅现代古茶树图。
古茶树传说,始于南宋末年。《潮州府志》(嘉庆26年,1547年)中记载:宋帝昺年间,凤鸟赐茶,帝昺神种,撒籽成林。茶树古不古,看树干、枝条上的苔藓。略微发白的青苔藓,古朴苍劲,无声自威。
涂建新祖祖辈辈都是茶师傅。古茶树一代传一代。年过六旬的他,爬高爬低,灵活自如。遇上下雨天,几乎天天都在雨中洗澡。忘我采茶,全情投入的涂建新,在树丫上有个不自觉地小动作,采着采着,伸出舌头。独具香气的茶树叶,恨不得一口落肚?有一年春茶采摘,午后采八仙,下午晒青。一场小雨突如其来,茶叶在享受日光浴。等到收茶时,雨停了,太阳又出来了。竹筛上的茶叶都是雨水。茶农继续晒青,当晚入场浪菜,第二天正常炒茶、初焙。试茶后,众人觉得八仙的香气异于往年,清香扑鼻,回甘无穷。左邻右舍的茶农都有同感,晒青遇雨水,八仙品质甚于往年。采摘好茶叶回家,树叶变茶叶的万里长征,刚刚启程。
涂建新的做茶手艺源自祖传。不善言语、不苟言笑的他,做茶时更加严谨,严肃到有些无趣。祖父涂俊是土生土长的凤凰“茶人”,1908年出生于凤凰镇大坪村,自幼聪明好学,他在有限而短暂的53年时间里,习得单丛茶种植及制茶技艺。其独特的制茶经验使他在凤凰茶区名声大噪,受到乡亲们的尊重。
茶叶采摘后,能否将每片叶子的香气和独特韵味发挥到极致,这是考验茶师傅真功夫的关键环节。涂建新的祖父在“晒青”工序上创新了“筷子功”。筷子还是古老的筷子,餐桌上的日常木筷子。祖父为避免“伤青”,用一双筷子轻轻地将重叠地茶叶夹起来,使叶片之间分离开。用筷子夹而不是用手直接触碰是有讲究的,在晒青的过程中,如果人手经常拿捏茶叶,手温手汗容易“伤青”,手的温度也会对茶叶有一定的影响,用筷子轻挪茶叶能够保证茶叶晒青的质量。
好心做好茶,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成为涂家的家训。涂家人常常通宵达旦,争分夺秒地烘焙劳作结束后,东方已吐白。暗蓝色的天幕上,星星仍在眨眼。地平线的一抹亮色,燃起了红霞。红霞主动向星星打招呼,穿透山雾,洒在草木之间。一宿未合眼的星星,一直暗中观察涂家人的一举一动。天色渐亮,凤凰山上空笼罩着橙红、紫黄的朝霞,凤鸟髻精神抖擞,意欲展翅高飞。沉寂了一宿的山雾,渐渐隐退,明净而蔚蓝的苍穹诉说着凤凰山昨夜的故事。
来源:湛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