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日报:像风一样的男子

喜 雨

从来没有好好写过你,那个像风一样的男子。曾经的你,曾经的我,只是茫茫人海中一个擦肩而过、互不相干的彼此……

掸去岁月的厚尘,时光回溯至20世纪最后那年的初夏,高三学子们都铆足了劲,摩拳擦掌,欲冲破“黑色七月”,踮脚挤过“独木桥”,轰轰烈烈去成就青春乃至人生的美好。

犹记得当日,一群少男少女,华侨楼前,菩提树下,教溪水旁,勤学苦读,虽苦犹甘,理想发光,心中敞亮。苦中作乐,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早起晨跑,吹过教溪的河风,跑过球场的泥道;假日里网过河里的鱼,也曾在卖饭阿姨的厨房里开过“小灶”;嘻嘻哈哈、笨手笨脚地包过饺子,也曾在星光下,吼唱过Beyond的《海阔天空》,告诉自己《愿我能》《不再犹豫》,《冲开一切》,去迎接《光辉岁月》!

点滴皆美好,是那年“黑色七月”里穿透出来的最暖最亮的光照。

记忆中,有一个翩翩少年,踩着一辆破旧变速跑车,里一件短T恤,外一件薄衬衣,敞开的两片衣襟,宛如白蝴蝶的一对翅膀扑棱在暮秋的凉风里——多少次撞见,都想不屑地问一声:喂,同学,你究竟冷不冷?

真正注意到这家伙的存在,是在高三那年的校运会上,他竟捂着肚子,咬牙坚持跑完了3000米——只为让班集体多积几分,这竟让我这个不羁的女生有点刮目相看。

少言寡语,低调内敛,但也有不按套路出牌的时候。高三文科班沉闷压抑的课堂上,老师偶尔搞突然袭击提问,这时,从某个角落会突然冒出音调不高却掷地有声的“片言只语”,让全体师生哄堂大笑,使得课堂的烦闷烟消云散——于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便成了他的一张“名片”,大家笑着敬称他为“××大哥”。

后来,他也成为我们同窗好友中的其中一个,还凑巧和我成为“前后张桌”;我崇文,他擅理。当日有无争论过学习上的问题,我早已淡忘;只记得他脑瓜子特好使,课间我们常在草稿纸上“切磋”五子棋。记忆中,凭实力,我从未赢过一局;记得有一次尤为惊奇:我俩下五子棋太投入,竟未闻上课铃已起,直到被物理老师怒目圆瞪仍浑然不觉——亏了同学提醒,当时羞愧不已,恨不得掀开老式木地板钻进去!于是,一不小心,还多了层关系:摇身一变成了“难兄难弟”。

岁月葱茏,时光从陈旧的窗棂上滑过,幸运如我,如他,如那群好友,我们挽手冲出“黑色七月”,幸运地考进大学,成为21世纪第一批宠儿。

升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假期,一群好友相约去他家玩,虽家庭环境一般,但家庭氛围却让所有同学都感到放松、喜悦,甚至是羡慕——比如我。那天天气极其冷,下午回家时天空还下起了微雨,他自告奋勇说:“我送你回家!”不由得我回答,他发动了叔叔家的“嘉陵”摩托车,从城西一路护送到城北——或许,正是这一“送”,开启了此生无穷无尽、延绵不绝的喜怒哀乐故事。

大学那几年,我遥在中国大陆最南端读外语,他则在中原大地读警校;毕业后,他回了家乡梅州,我在珠三角某个城市做了一名教师;一直的一直,我们聚得少,离得多。但距离,从未将我们分离,爱和坚持,反而让我们最终走到了一起,曾被双方的朋友们誉为“爱的传奇”。于是,从“路人甲”,到同窗;从同窗变成好友;从好友再到恋人——最后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彼此”。婚后,他曾为了我,舍弃父母和家乡,随我奔赴至异乡;多年后,为了他不留遗憾,我舍弃大城市的繁华与荣光,打点行装,随他回到家乡,回到爱他爱我爱我们孩子的双亲身旁,宁静喜悦,岁月平和。

回首20余载,有风和日丽,也有滂沱大雨,还好,我们携手一起,走过四季,走过悲喜,始终不离不弃:蓦然回首,你一直在那里,包容我的任性;我一直在那里,理解你的不易。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不管天晴还是风雨,愿余生皆彼此!

来源:梅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