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丽芳
在南国璀璨的夜空中,一条金黄色的“禾秆龙”从幕后游到流光溢彩的舞台上,五光十色的荧光棒像一场密集的流星雨,从天洒落,漂荡在南园古村的上空,久久不愿散去,流星雨也留恋这花好月圆的夜晚……9月15日晚,东源的南园古村正在上演一场庆丰收贺团圆的“村晚”。
南园古村守望在东江河畔已有500多年了,她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她是母亲,养育着这里的祖祖辈辈,滋润着这里的一草一木。500多年的历史,南园古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故事,她无法一一述说。那一座布满弹孔的古炮楼、一幢幢饱经风霜的古屋、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古树、一条条被走得溜光顺滑的石街路,还有那面榕树深深嵌入墙体的古城墙……当你触摸它们、凝视它们时,无须文字和言语解说,闭上眼睛就能感受到它的古色、古香、古事、古人。
越过千帆,又逢太平盛世。
生活在南园古村的龙的传人,难以抑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们要将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点点滴滴记录、留存、分享。那用什么方式才能将500多岁老母亲所经历的故事呈现给世人呢?举办“村晚”。他们载歌载舞,他们满怀豪情,他们要把这片神奇的土地搬上舞台,向全国人民现场直播。
东源是客家人群居的地方,客家人注重香火传承,作为龙的传人,他们以追梦的步伐从中原一路迁徙南下,将中国龙的精神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把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追龙”融入家乡建设;千年传说、神秘畲乡、神犬后裔、凤凰传奇,600年多年延绵不断的“蓝大将军出巡”,于2018年纳入省级非遗;耕读人家,书香门第,南园古村的柳溪书院里,传承着孔圣人的《开笔礼》,琅琅书声中,《月光姐》从《美丽东源好地方》唱着《畲乡欢歌》,粉墨登场。
安详宁静的古村落,被新时代乡村璀璨的灯火点亮了。广场上,小朋友用童谣传唱客家故事;大叔大婶用快板说唱演绎乡村变化;翩翩少男少女用舞姿跳出欢快的舞步;青年男女用诗歌朗诵深情表白家国情怀;男女老幼唱着自己谱写的新篇章,余音绕梁……
南园古村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户人家都在讲述“遗脉相承”“绿水青山”“活力乡村”“诗画东江”“多彩畲乡”“客乡南园”的故事。他们穿的是省级非遗“墩头蓝”,喝的是千年贡品“康禾茶”,吃的是“非遗畲族茶花鸡”,追的是“非遗香火龙”……
东源的能工巧匠们,在追梦的路上,把当地的非遗文化、民俗活动、客家山歌、畲族风情、江河湖泊都串珠成链,拼成白玉盘,献给天上的嫦娥,献给伟大的时代。
皎洁的月光照亮东方夜空,南园古村的灯火,点亮村民的希望。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一只只挥动着荧光棒的巧手,那是他们在为未来的日子打拍,那是追求幸福生活的指挥棒。
来源:河源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