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
初识始兴,缘于水。“雨落生百谷,万物皆可期”,谷雨前后,南方雨量充沛。始兴采风之行,让我领略了中国最美小镇的多彩水韵。
流淌千年的清化河,孕育了钟灵毓秀之地深渡水。
在深渡水鱼鳞坝,我领略了水的柔美。宽阔的河面上,河坝设计成鱼鳞状,漫过低坝的水流在错落有致的堰坝上流淌,形成鱼鳞般闪亮的水纹,令人赏心悦目。采风团一行有序走下楼梯,踩在河坝石墩上依次通行。起了童心的文友驻足观鱼,爱拍照的文友凹起了造型,鱼鳞坝上的欢笑声和潺潺流水声打破了瑶乡的静谧,连流动的风也带上了喜庆的节奏,引得河流两岸的绿树翠竹迎风招摇。
通过鱼鳞坝,走上河对岸的观光步道,前行数十米,上游便有一座联拱石桥。石桥联通两岸,桥面设计简约,无桥栏无锁链。这上游桥下游坝的通行体验方式,显然为游人增添了游兴。我虽然遗憾眼前不是秋季时“山清水蓝、枫红竹翠”色彩缤纷的绝美景致,但举目远眺,远处碧水长空,明净如洗,近处小桥流水,水墨画廊。水自桥下流,人在画中游,别有一番韵味。
深渡水瑶族乡方圆百里内保留着原始森林风貌,峡谷深幽,溪流纵横。
在黄石坑景区冷水迳,我陶醉于汇入清化河的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一座橙色铁索桥横跨清化河,连接两岸,此岸是盘山公路、景区入口处,彼岸直通冷水迳的山洞出口。踩着脚下荡荡悠悠的铁索桥,聆听耳畔高亢嘹亮的山歌,宛如天籁。循声望去,见铁索桥下,近岸浅滩处一老哥,手拎编织袋,不知是清理河道垃圾还是捡拾黄蜡石,歌者正是此人,钟灵毓秀之地,果然高手在民间。走过铁索桥,人群便四下分散,有的往临河新建的观景台,有的往半山栈道,我们径直穿过冷水迳山洞,才发现内里别有洞天。清澈的溪流在长达十公里的河谷流淌不息,流至河谷地势低洼平坦处便形成水潭,水清潭绿,色碧如玉。河谷两岸群山迤逦,树木葱茏,河谷中怪石嶙峋,溪水潺潺,水流湍急处激起无数雪白的浪花。沿石阶下到亲水平台,水质清而不寒,游鱼从容游弋,正感叹此处确是消暑休闲好去处时,一旁笑声阵阵,原来是一文友打出了漂亮的水漂,那甩出的石块在水面轻盈跳跃,带起了串串水花,长长的,宛如在水面蜿蜒游动的水龙。这美好,瞬间勾起了一众70、80后文友熟悉的儿时记忆,纷纷捡拾石块效仿,我也不例外。我将石块在手中掂量,酝酿一个成功的水漂。手中的石块刚一甩出,便“咚”的一声响,忠诚地直直坠入水底。我默默较着劲,在连续甩出几个沉底的石块后,我呲牙,对举着手机正憋笑拍照的女儿尬笑:“呃,属于童年的游戏,还是还给记忆吧。”时间仓促,我们意犹未尽。我望着溪水看不见源头的来处,遐想,不知溯溪而上,深入腹地,黄石坑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在司前镇笔子薮围楼前,我读到了水的温度。
始兴有“中国围楼文化之乡”的美誉,围楼绝大部分是方形或拖角型,笔子薮围楼是始兴县域内唯一的仿生围楼。上官网查找,原来整座围楼按照“金龟”的形状建造,有头、颈、身、脚、尾五个部分,围楼的主体是“龟身”,围楼前一个椭圆台墩是“金龟”头部,用鹅卵石砌成,直径5米多。在“金龟”头部右侧,有两个直径10厘米左右的平行泉眼,泉水温度高达80多摄氏度,四季热气腾腾雾气缭绕。在我们面前,椭圆台墩上正平放晾晒着村民自产的萝卜干,新鲜萝卜条在温泉高温热力的加持下,不久将完成蜕变,成为舌尖味蕾上的专宠,是村子里家家户户餐桌上必备的开胃小菜。有村妇在下游石砌的水池边浆洗,汩汩的热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池子,另一条暗渠的冷水流入,冷热中和后的池水温度舒适,带着淡淡的硫磺味。李屋村天然温泉几百年来为李氏族人提供着生活的便利,在天然温泉商业化的今天依然没变。在文友的镜头下,新屋场门坪边,一老妪端坐摇椅,眼神慈爱望向不远处一群嬉闹的孩童,在时光流转中,天地静默,血脉传承在这一刻有了具象。对于笔子薮围楼里人才辈出,有着“父子五贡生、七子六监生、秀才比比皆是”美谈的李氏宗族,真是让人佩服。
在罗坝镇孔坝绿美古树公园,我见识了水的力量。孔坝绿美古树公园内,文友们三五成群,在百年铁索吊桥上流连,在河滩寻找奇石,在树林阴翳的古树林间漫步,我却被沙路上盘根错节、突兀的树根吸引了注意。当地文友告诉我说,这是清明期间连日暴雨所致,雨量大,河水暴涨,水流湍急,河水不断冲刷着河滩,裹挟着沙土离开,古树根系多,在沙土浅表处就裸露出来了。我在赞叹百年古树生命力顽强之余,也见识了柔弱的水所爆发的惊人力量,诚如《道德经》所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水是柔弱的,但它能随物赋形,能就下,能包容万物。“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诠释了一种更好的生命状态——奉献、包容、谦和、不争。这或许是始兴多彩水韵给我的最大收获。
来源:韶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