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17岁的音乐厅成网红打卡地

深圳晚报讯 (记者 赵伟君) 10月12日,深圳音乐厅迎来17岁“生日”。历经岁月沉淀,深圳音乐厅不仅成为名扬海内外的音乐殿堂,吸引全球知名艺术家与演出团体共赴深圳,还火上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跻身城市“City Walk”网红打卡地。究竟这一宝藏文艺地标如何炼成?记者循迹而探。

如何满足中外游客的多元文化消费需求?深圳音乐厅首先在服务“一条龙”上下足功夫:“深圳音乐厅”官方小程序上线VR选座功能,提升场景式购票服务体验;与携程国际版合作,方便港澳同胞、外籍游客便捷预定演出门票;场馆内普通话、粤语、英语三种语言轮播“温馨提示”,随处可见的双语指示牌;甚至还有为外地旅客提供的行李寄存、充电、饮水、披肩及雨伞借领服务等,都让人感叹深圳音乐厅的服务已经是next level。难怪香港观众Jake 在观看了《柏林爱乐12把大提琴音乐会》后由衷赞叹:“从购票到观演,整个过程非常顺畅。现场音效、演出气氛也特别好,在深圳音乐厅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近年来,深圳音乐厅不仅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演出,打造“新年演出季”“古典名家名团系列”“漫步古典夜”以及“国乐当潮”等主题音乐节,同时厚植文艺土壤哺育深圳文艺人才,深圳公益音乐组织“朝音”创始人方翔宇就是在深圳音乐厅的陪伴下成长。

当代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祖宾·梅塔曾说“中国最好的音乐厅在深圳”。闪亮品牌的背后,是深圳音乐厅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运营管理模式的加持。“与国外名家名团打交道,他们最看重的是对艺术的理解、对艺术家的尊重。”深圳音乐厅总经理郭肖兰分享道,曾经在与费城交响乐团进行最后一轮价格谈判时,双方一度胶着。“最后,我提议去深圳音乐厅后台转转。没想到,当乐团负责人看到后台为艺术家准备的休息室里各种关爱设施,当即拍板一定要让他们的艺术家来到深圳音乐厅演出。”凭着对内容和服务的极致追求,深圳音乐厅不断迎来世界一流名团名家,缔造深圳演出史上的“现象级事件”,让更多人走进音乐走进艺术,于无声中涵养城市人文精神,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

来源: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