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9月举办的首届粤港澳(第十一届广东省)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中,肇庆市粤剧团以卓越的艺术水准、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从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1金4铜,为地方艺术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向粤港澳乃至全国展示了肇庆市粤剧艺术的深厚底蕴和无限活力。
肇庆粤韵唱响粤港澳舞台
此次大赛在广州举行,汇聚了来自粤港澳三地的众多优秀中青年戏剧艺术家,竞争激烈,不仅是戏剧艺术的舞台,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盛会。艺术家们通过精彩的表演,展现了各自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戏剧艺术的无穷魅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肇庆市粤剧团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表演技艺,成为了大赛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个人表演方面,梁恒风在《史可法沉江》中的精湛演绎,将史可法的忠勇与悲壮展现得淋漓尽致,荣获B组金奖,荣登榜首。同时,陈宇婷在《潘金莲戏叔》中的出色表现也获得了A组铜奖,她细腻传神的表演将潘金莲的复杂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此外,周俊杰和陈岑分别在《史可法沉江》和《李逵探母》中展现了精湛的演技,均荣获B组铜奖。在器乐组别中,莫丹妮以其在《连环扣》和《木兰变奏曲》中的出色演奏技巧,荣获铜奖,彰显了肇庆市粤剧团在器乐演奏方面的实力。
此次大赛的佳绩不仅是对肇庆市粤剧团演员们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肇庆市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的有力证明。作为一支专业且才华横溢的团队,肇庆市粤剧团拥有一批中青年艺术家,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为粤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此次在首届粤港澳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中的出色表现,不仅为肇庆市赢得了荣誉,也为粤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粤剧赛区参赛人数和场次创新高
广东省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由红线女大师倡议创办,自1994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十届,为我省戏剧界的中青年人才提供了迅速成长的平台,为推动我省剧目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广东省剧协主席、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曾小敏表示,30年的时间,演艺大赛从粤剧一个剧种覆盖到10多个剧种,从台前的演员延伸到幕后所有演奏员,从1个赛区扩展到6个赛区,从7场68人的小规模比赛扩大到40场400多人参加的大赛,为我省中青年戏剧演员的成长提供了的更为广阔的舞台,为我省戏剧事业繁荣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届大赛得到了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和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大力支持,首次覆盖到港澳选手,升级为“首届粤港澳(第十一届广东省)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粤剧赛区决赛从8月29日持续到9月5日,来自粤港澳三地的156位优秀青年演员和36位演奏员,在8天呈现13场粤剧折子戏表演和2场器乐演奏表演。参赛演员按行当报名参赛,文武生、小生、花旦、青衣为A组,老生(须生)、花脸、文丑(丑生)、老旦、彩旦、娃娃生、小旦为B组,武生、小武、武丑、刀马旦、武旦、武丑、武打花脸等为C组,除此之外还有演奏员组成的器乐组。经过评委打分,将按所在组别,由分数高低排名评出金、银、铜奖,金银铜奖的获奖比例分别为20%、25%、35%,另有20%参赛选手颁发参演奖。
据悉,历届演艺大赛的举办,充分调动了广大中青年演员传承发展戏剧、苦练“四功五法”的积极性。往届获得过戏剧演艺大赛金奖的演员,大部分已经成为各个戏剧表演团体的担纲演员,其中欧凯明、梁耀安、林奋、梁淑卿、姚志强、曾慧、琼霞、卓佩丽、张怡凰、蒋文端、黎骏声、崔玉梅、麦玉清、曾小敏、吴非凡、林燕云、彭庆华、李嘉宜等,获得中国戏剧表演的最高奖——梅花奖。
西江日报记者 胡美娟
来源: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