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锦良
每年中秋前后,我都会想起那个难忘的中秋节。
1991年9月,我到离家一百多公里的学校就读。由于离家较远,而且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开学去了以后,学期结束才回家。母亲问我中秋节是怎样过的。我仔细地讲给她听。
班里的同学除了个别是市区的以外,其他同学主要来自乡镇或农村,大部分同学家的境况相似。中秋节那天晚上,班里的同学都没有回家,班主任通知生活委员和另外三名班干部抬了两箱中秋月饼到班里发放,每个人两个,全班同学和班主任一起过节。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亲过中秋节,是我第一次跟同学、老师一起过中秋节,也是我第一次拥有两个月饼的中秋节。
母亲听后,高兴地笑了,很羡慕地说:“我们在家六个人才买了三个月饼,每人半个。”
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今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女儿在离家两百多公里的学校上学,中秋节会怎样度过呢?
去外地上学前,女儿说:“爸,过中秋节时记得来学校接我。”
我点点头说:“放心吧,爸会提前买好车票,肯定去。”
像我们这种年龄的人,上有老,下有小,两头都要兼顾。母亲将近八十岁了,她一个人在老家,哪里都不愿意去,不能让她一个老人独自在老家过中秋节。二哥说他们回老家陪母亲过节,我可以放心去学校陪小孩过节。
9月6日报名后,班主任对我们说:“父母上班离学校远,中秋节可以不用来接孩子,学校会安排好,家长可以安心做好自己的事。”
“爸,中秋节你不用来,我和同学们一起过节,你就回老家和奶奶一起过节。”女儿高兴地说。
“一切听女儿的安排,”我笑着说,“如果放假你想让爸爸来,爸爸也会来的。”
女儿满意地笑了。
在学校忙完相关事宜后,我也回来上班了。
中秋节前5天,班主任在家长群发了通知,通知的后面还有班主任的提醒:如需要接子女回家的家长,请明天给我电话确认,没有家长来电的,我就不同意他们自己回家。望谅解!
我没有打电话给班主任,女儿已经发信息给我,叫我不用去接了。
9月14日下午,大家都准备放假了,我还是不放心,与女儿视频聊天,女儿说:“放心,我们会过好这个中秋节,你看,还有两个月饼呢。”
终于安心过中秋节了。七十多岁的母亲看见小孩拍摄的月饼相片,又说起了三十年前的我。
一所好的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充满无限温馨。
来源:韶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