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跑”

珠海特区报 – 机器人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市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抢占新领域、新赛道,通过引进人形机器人制造企业,推动相关产业在珠海“落地生根”,致力于打造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

抢抓产业“窗口期”。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又一个颠覆性创新产品。近年来,各类机器人不仅在汽车、3C等制造业“崭露头角”,而且还在医疗护理、养老助残、家政服务等服务业“初显身手”,更在危险环境作业、应急救援等特种领域发挥了“尖兵”作用。机器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看好。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50亿美元。我市一直高度重视新兴产业发展,一些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抢抓机器人产业发展风口,无论对于我市提升产业能级量级,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无疑都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提升科技“支撑力”。作为当今前沿科技的代表,人形机器人更是集成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离不开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支撑。当前,我国人形机器人技术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部分关键技术和部件仍然依赖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对此,要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一方面,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力量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推动国产替代;另一方面,加大人工智能、算法、芯片、伺服电机等技术研发投入,开发基于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大脑”,增强其环境感知、行为控制、人机交互能力。只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跑出发展“加速度”。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除了要突破“卡脖子”技术之外,还要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作用。有关部门要推动出台产业专项政策,制定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营造一流的创新环境;搭建产业交流平台,组织开展各类行业展会、技术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加快应用场景创新,推动人形机器人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领域得到示范应用……通过多措并举,加大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头部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落户珠海。

人形机器人产业未来可期。只要政府和企业同频共振,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强化产业链协同、构建完整产业生态,我们就一定能壮大人形机器人产业,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