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银怡
人生总是在等待中度过。小时候盼望长大,读书时希望考入理想的学校,走出校门时更期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们就这样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等待中努力生活。而每一次等待,都是为了愿望的达成或梦想的实现,都会留下一份难忘的记忆和真切的感悟。
大学毕业后,我在离家较远的乡镇工作。每到周五下午下班后,我就跑去当地的客运站乘车回家,周日下午又从家里赶到市区客运站乘坐客车回到单位上班。随着私家车日益增多,乡镇客车的班次日渐减少,如错过班次,往往需再等上一两个小时。为了赶时间,爸爸骑电动车送我去车站,沿途要经过好几个红绿灯路口,他计算着时间,一路绿灯赶到车站。到了车站,我拎着行李在站门口等,留意过往的车辆,爸爸则跑进站场看看有无该班次的车,生怕客车刚好开出来,我们赶不上,在确认站内暂没车开出之后,爸爸便买票和我坐在候车大厅里等车。
每当看到班车进站,爸爸总是很开心,连忙叮嘱我说:“车来了,拿好东西。”看我上车后,爸爸用手机拍下车牌号,然后快步走到站外的公交站牌下等我乘的车经过,他要目送客车离开后才骑车回家。
当我乘坐的客车开出车站经过站牌时,隔着车窗,我看到爸爸在站牌下眯着眼睛,仔细地往车厢里沿着一排排座位找寻我的身影,当看到我后便朝我挥挥手,似乎在告诉我:放心家里,安心工作。我也朝他挥挥手。汽车慢慢地开远,车窗外,爸爸的身影在我的视线里变得越来越小。
每次搭车回到单位后,是我非常想家的时刻,意味着我又要等一个星期才能回家。而每周五下午下班回家,即是我最期待的时刻,因为我又可以回家与家人小聚,我将乘车信息通过微信发给爸爸。爸爸提前买好我喜欢吃的菜给我加餐,在准备好晚饭之后,他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便骑车到车站门口等,然后接我回家。
在工作日可以在单位饭堂吃饭,非工作日,没有饭菜供应。我和同事们合住宿舍,煮饭炒菜不方便。周边外卖餐饮很少,且价格不够实惠。为了保证星期一能准时上班,我大多提前在周日下午坐车返回单位,当天的晚饭就得自己解决,否则会饿肚子。
为了解决我周日的吃饭问题,爸爸在送我搭车之前,在家里打包一份饭菜给我带回单位吃。常见的是一碗白米饭加一些浇汁的瘦肉青菜,或加一些拌了酱油的去壳小虾,偶尔配上金灿灿的荷包蛋。爸爸先将饭菜装进饭盒,再放入一个不易散热的可循环利用的塑料袋子里,然后熟练地扎紧袋口,既保温又方便。有时候,爸爸还用食品袋装点水果、绿豆饼和小蛋挞之类的零食,让我带回单位的宿舍吃。每次,我都是提着盛满亲情的食品袋,坐上爸爸的电单车到车站乘车回单位。
回到宿舍,我吃着从家里带来尚有余温的饭菜,联想到爸爸给我准备饭菜的情景,我常常陷入悠长的思绪中,这饭菜不仅是一位父亲对他的孩子的生活的热切关怀,也饱含了他对我事业有成的盼望和等待,给我加餐为我鼓劲,他的等待给了我无穷的勇气和毅力,让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焦虑和困难,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记得读高中时的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让每一位同学给自己的家长写一封信,并在次日召开的家长会上亲手交给各自的家长。那一次,爸爸去开家长会,读了我写给他的信后,回到家也没有对我说什么,但我想,他心中肯定有很多话儿,只不过是不轻易表达出来罢了。现在想来,或许他是在等待,等他孩子在悠悠岁月中慢慢地领悟出他的深意。
我在那封信中写道:“如果我能更有力,我要把你背负到幸福的彼岸。”这是一句来自网络的话,当时我未能体会到其中的含义,只当是年轻人的乐观许诺,以为这句话的解读就是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时间一长,我也忘记了那封写给父亲的信,直到高中毕业好多年后,我在家偶然找东西,才在旧柜子里翻到夹在杂物中的那封信,信封干干净净,信纸整洁如初,不遗失,也不损坏,静静地等待我再次拿起它,打开它。
我在信里的承诺,爸爸并不要求兑现,他相信他的女儿能够志在四方,总有一天会实现心中的理想。爸爸的等待仿佛是细水长流,他深信“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希望我能劳逸结合,不要因过于劳累而影响身体,叮嘱我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意义就是乐观地奋斗。
随着年岁增长,如今读起这封信,我感到16岁的承诺是如此的轻率且无力。回首人生路上的磕磕碰碰,走走停停,顿然意识到这份许诺该承载着多重的人生。当时,我在旧城区的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一,青春期很迷茫,不能专心读书,也不知道自己想干啥,整天恍恍惚惚。但爸爸依然每天按时在学校门口的大树下等我放学,接我回家,风雨无阻。两年后,学校的高中部搬到离家将近半小时车程的新校区,我仍然是走读,由爸爸接送。每天早上需按时到校早读,天蒙蒙亮就起床,冬天的风呼呼地刮得脖子疼,爸爸骑车送我去校,不曾迟到。
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位于湛江的一所大学读书。每次临近放假,爸爸会预约好出租车去学校门口等我,接我回家。有一次放小长假,车很难约,爸爸索性从家里骑电动车来学校接我,还特意给我备好一个银色的头盔,回家时,沿途的紫荆花竞相怒放,天空蔚蓝,一路顺风。
不知不觉中,爸爸苍老了许多,但他还在等待。读书时,爸爸陪着我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我在考场里答题,他在考场外等待。工作后,他数着日子等我放假回家。小时候,在我的眼里,爸爸是一个很健硕的人,平常走路时,我要跨好几步才能赶上他的步伐。慢慢地,我长大了,爸爸却变老了。我每迈出人生一步,爸爸都要为我付出好几步的努力。我经历的人生每个阶段,都是由家中的日历一天又一天拼成的。生活重负,命运坎坷,使得爸爸常年整夜失眠,中药西药轮流吃,仍难以排解。爸爸今年50多岁了,与他同龄的人,大多都是在接送孙子、孙女上幼儿园,而他每周还在送我上班和接我下班的等待中。
参加工作后,我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的推进,我渐渐地适应了工作环境,并从中摸索到一些工作方法,也获得了不少的工作乐趣。由此我体会到,生活就是教人学会等待,只有静下心来才能体会到岁月的美好。
如今,工作已进入第三个年头,也是爸爸送我去车站等车回单位上班的第三个年头。我们还在等,等待车来,也等待更加幸福的明天。
来源:湛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