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日报:变迁

丁其平

高中时学过的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印象深刻,只觉得此诗句大气磅礴,撼动肺腑,但究竟怎么个“日月换新天”并无概念,直到此次进入大山,我才深有体会。

周林是我先生的大学同学,他的老家就在广西的深山老林里,他几次邀约我们去他老家玩。今年国庆节,我们决定去体验一下大山里的生活。

我一个出生在杭嘉湖平原的80后对深山老林的印象,局限于电视里那无路可走的山地和国画中茅庐悲雁的场景。想来那里应该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地方,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对先生说。

当我们来到山脚下的时候,周林给我们分享了他家的地址,告诉我们可以跟着导航走。这可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我们的技术已经可以导航到大山深处了!出乎意料的是一路上我们历经的不是泥泞的羊肠小道,虽然狭窄了点,却都是水泥路。

我们的车开了两个小时,曲曲折折。我俩一边为两边的美景所倾倒,一边也为险峻的山路所担忧。好在导航最终把我们带到了一栋漂亮的三层小洋房前,这便是周林同学的家了。我进内参观了一下,惊讶地发现跟城郊的农村小别墅没什么区别,家具设施一应俱全,之前的担忧一扫而空。更让我惊喜的是,这个屋宅面朝大山,背也靠大山。眼前一片绿色,视野开阔。身后山泉从山顶飞泻而下,奏出悦耳的潺潺声。

晚饭时刻,周林一家热情地招待我们,鸡鸭是自家放养的,蔬菜是院子菜园里的,鱼是门口小溪里的。那味道跟大棚里、养殖场的速成品有着天壤之别,这使得长期呆滞的味蕾得到了一种全新的升级体验。

而最令我激动的是夜晚。晚饭后,我来到宽敞的前院散步,顺便活动一下僵硬的脖子,不曾想一抬头,映入眼帘的竟是满天的繁星,夜幕如黑色的丝绒一般铺开,星星如镶嵌在上面的钻石般耀眼夺目。这不禁让我想起童年时的歌谣:一闪一闪亮晶晶,好像满天小星星。离上次看到这样的夜空已经有三四十年了。那是童年的回忆,久违而温馨。我的心像突然被拨动的弦,振动起来。城市的孩子是错过了怎样的美景啊!

山里人家睡得早,我们聊了会天,也早早回到房间休息。平时睡前要玩手机的习惯貌似自动屏蔽了般,常常失眠的我竟然睡得很香。这里没有彻夜闪烁的霓虹灯让你无处可藏,没有机动车的嘈杂声搅乱人心,更没有巨大的工作压力令人喘不过气来,只有漆黑静谧的夜像母亲的怀抱轻柔地抱裹着你,让你安心入睡。

清晨,天蒙蒙亮,院子里的鸡们已经用嘹亮的歌声提醒我们该起床了。推开门,一股清新的空气钻进鼻子,伴随着桂花的香味和啾啾的鸟鸣声,令人心旷神怡。早餐是正宗的油茶加糍粑,油茶并不油,对吃腻了精致的广式糕点的我们是极好的“补品”。餐后我们开始了对大山真正的探索。

这地方山连着山,一个村落的几十户人家都是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各处,很少有三五户聚在一起的,所以走亲访友对于以前的山民来说是一件要全力以赴的事,望得到的地方很可能要走半天才到。何以如此散落?周林说这里居住的山民祖先其实来自全国各地。比如他父亲祖籍就是湖南,母亲来自浙江。

周林告诉我们,他读初中时每个月回来一次,返校时挑着粮食走在崎岖的山道上,求学之路何等艰辛!那时山里没有什么经济作物,山民们除了种点水稻,也就只能砍点竹子木头卖了换点孩子的学费。而运输也是个大问题,没有正儿八经的路,只能靠溪流,还得等雨不大不小时才可以“赶出去”,因为船没法在大山里穿梭。周林小时候跟着父亲砍竹子,编成排,顺着河流往下“赶”竹子,半个人都泡在水里,天凉时冻得直哆嗦。他妻子回忆道:刚结婚回来时,路坑坑洼洼,只能靠双脚,遇到河流,上面连个像样的桥都没有,有的就架了一根原木,她只能爬过去到对岸。到了亲朋好友家基本是要过夜的,因为赶不回来。房子也不够宽敞,客人来了,夜里睡觉所有男性挤一个屋,即使冬天,地上也就铺草席一张;女性挤另一个屋,给床被子算是优待了。遇到像结婚这样的大事,就得提前一个月跑腿通知邻里乡亲,并借好足够的被子。

而如今,政府兴建水泥路到各家各户,不论你家多远,都会有一条平整的水泥路延伸到你家门口。有时几公里的路就为了一户人家。政府还出资建了水塔和净化系统,保证山民们能喝上干净的饮用水。本来这里还有一座矿山,但因为开矿污染了水源,政府已经将其关闭,没有为了短期利益而杀鸡取卵,而是鼓励山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增加收入。

我们看到满山的柿子树,橘子树,山芋等经济作物,也参观了藏香猪的养殖基地,感受山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而像周林一样离开了大山的学子,在城市建功立业,功成名就之后,不忘反哺家乡,捐款捐物资助山村学校的修建。在政府与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几乎每家每户都建起了小洋楼,一家比一家气派。难怪以前一心想走出大山的周林现在是一有空就往家跑。他妻子也感慨短短二十年,这里几乎是翻天覆地的变迁。但不变的是人心。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知足常乐。我们在那里的五天,几乎天天在周林的亲朋好友和邻居家蹭饭。他们拿出自家酿的美酒,养的鸡鸭来招待我们。大家一起喝酒,一起欢声笑语,我们也没有了任何边界感,仿佛我们就是这山里的一员,早已融入其中。

看着山民们脸上幸福的笑容,我不禁感慨,生在华夏是何等幸运!突然,“敢教叫日月换新天”诗句又从我脑海里蹦出来,这不正是眼前的真实写照嘛!

来源:湛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