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纯中
炎陵县酃峰是湖南第一峰,海拔高度2115.4米。从船形到水口,因为汛期遭遇特大洪流,沿河的道路多被冲刷,有的已经塌陷,有的堆满落石,步步惊心。
水口到下村乡,谷底缓慢上坡,沿河绿树掩映,瀑布直流而下,岩石陡峭矗立。稍不留神,从石头凿开的缝隙中,开过一辆车来,吓得心脏怦然跳动,仿佛要从胸腔中跳出来。
下村乡去酃村,山路陡升而狭窄,路面泥泞。天空飘着鹅毛细雨,山林的秋色也被雨雾裹得严实。路边的黄桃林,让人馋嘴香甜可口的黄桃,遗憾错过了季节。
第二天清晨,徒步时,雨还在飘着,粘在身上,感觉像毛茸茸似的。
爬升两三公里,来到几块巨石垒成的观景台。对面的山头突兀而出,黄泥裹露,像黄土高坡。走过一段平路,山势向下,听见“哗哗”的流水声。这是洣水河的源头,流水潺潺,清澈见底。近水山有情,无穷好景致。
过河的石头不规整地摆放着,有块石头斜面向下,表面光滑而皱起,踩上去来回走动,稍不留神便会仰面摔下去。路与河重重叠叠,河与路难解难分。长年阴雨水雾,石头和泥土长满青苔,又湿又滑。
山深秋意浓,木叶好如花,正是留情处。走走停停,缓缓而行。山路向前,就像牛市股票的K线,有的涨停垂直向上,有的震荡忽高忽低,拉升一段,平走一段,再度急升。
能见度十几米,远山无稀影,唯见枫叶美。路过半程,山林层分,红叶点缀,酃峰之巅仍不知所踪。不经意时,远远望见一棵松树像一把巨大的雨伞立在山中,是迎客松打卡点。向东斜出,经过一片树林,绿叶青青,树上挂满深蓝色果子,豌豆般大小,特别漂亮。
天空迷茫,太阳的微光不时地从云雾中洒落几束。
山高草甸青,绿草枯叶相间,道路在草丛中一字划开,像人头上的发际线,清晰又明朗。
翻过一个山头,是青石滩。脚下没有路形,只有前人在石头、黄泥、草丛蹚过的痕迹。人在其间穿行,就像跳蚤般在布满石头和杂草的空隙间跳跃,躲避两旁的石头,踏着松软的土沙和草根赶路。
高山山坳有一片开阔的六边形低洼地,阳光、雨露、山风、薄雾点点星河,绿植、红叶、黄花、青草五颜六色,湿漉漉的草上凝结无穷无尽的水珠,宛如挂满亿万颗珍珠,晶莹剔透,圆润明亮,自然唯美。
翻过山沟,高山草甸,牛羊成群。
向阳的山坡,小路纵横,岔路众多。一头大牛卧在草丛中,牛头上两眼之间有白色的花纹,牛角上挂着黄色的牌子,写有“003”字样。它两耳下垂,表情冷漠,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来访者的一举一动。
一群黑山羊,在身躯硕大的公羊带领下,匆匆穿越草甸而去,既“无风雨也无晴”般淡定,好像同一片蓝天下,原本和谐一体。
踏着牛羊足迹前进,把一个一个山头丢在脑后……翻过一个个山头,穿过一片片高山竹林,终于登上湖南第一峰——酃峰。
山顶是一小块平地,最高地理标记的东面,垒了一个方形石台,共有四层,顶层的石台上砌筑了一块矩形石牌,石牌上刻有“酃峰”两字,代表着某种至高无上的威严和荣耀。心中无限向往的山巅,既非伟岸挺拔,也非依稀平常,只是固守它自己原本的样子。
突然,光亮乍现,天边开了一道口子,窥见远峰一二,云绕雾罩,美若仙境……
一路向下,远方的山脉一览无遗。此处的高山草甸,更为平整,像新疆的草原,又像台湾草皮移植其上。满目翠绿之间,几棵小树,亭亭玉立,像牧马的少年郎君,风度翩翩,神采奕奕。植被各显其趣,山形各得其韵。
走一步,望一眼,来到梨树树林,想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丽景色。
山谷中,鸟声、虫声、落叶声都是静悄悄的。山径像飞舞的彩带弯弯曲曲,落叶像金黄的铜钱撒落一地。泥土潮湿,树叶和小草夹杂其间,踏上去柔软疏松,一脚不慎,就会陷入沼泽中。最好走的莫过于竹林,平展少弯,竹叶铺在地上,软绵绵的,极富弹性,没有泥潭,也没有水坑。
傍晚,返回宿营地。
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