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理洁
这些年,我常行走乡村采风。依我看来,如今惠州每个村庄都美如画卷,走进乡村就像走进怡情养性的山水画廊中。
我之愚见,天造地设的大自然山水要比画家笔下的水墨画更加灵动与传神。金秋十月,秋风送爽,正是瞰秋好时节,我约上二三好友,来到罗浮山下的兰门村和徐田村。
兰门,想必从前芳草萋萋、兰香四溢?兰,让人想起那花中仙子娇柔的美姿。果然,入村来即满眼的铺青叠翠,奔涌的绿波令人心旷神怡。环绕村庄的丛丛翠竹是兰门村植被中的“大姐大”,它茂盛、挺拔又婀娜多娇。秋风徐来,竹叶摇曳,仿佛唱响“兰门绿色交响曲”的主旋律。时序深秋,竟看不到它有一片黄叶挂在竹梢。泼墨油彩般的翠,大侠般顶天立地的气势,呵护它脚下的“姐妹”充满蓬勃生机:溪水旁的芭蕉树结出串串饱满的果实,它与古老的风雨桥形成了芭蕉、小桥及流水的有趣画面。
从村口一路植来的九里香小灌木,有小孩儿一般高。正逢开花季的九里香,雪白雪白的小碎花集结成一个个飘香的花球,香气荡漾溪水间。孩子们在溪水旁钓鱼,在绿影中嬉戏,在大草坪踢球。呵,好一幅动感十足的画卷!上空蓝天白云,溪水清澈见底,被绿浸透的兰门村是多么的滋润。
曾经贫瘠落后的兰门村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巧妙地利用浑然天成的绿色生态,让村庄迎来发展生机。如今人们都搬进了新居,在老村开发建设了“兰门田园康养生态旅游区”。无疑,养心养眼的绿色生态是吸引四面八方的游人前往观赏的缘由。我环视四周,这里植被葱郁,眼前有许多城里未见的植物,实际是中华草药库的一部分。遵循节令的指挥棒,它们在秋的艳阳里开花结果,给兰门村的山峦添加多姿的秀色。我由此相信,绿,永远是兰门村四季最美的风景。
进出兰门村必经徐田古村。这相邻的村庄如一对好哥俩,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相互追赶着时代的潮流。
徐田古村地理环境优越,可谓依山傍水,布局完美。这是徐氏先祖当年睿智的决策和深远的目光,令每个走进村子的人情不自禁地赞叹。古村中央,可见罗浮山雄峻的山影呈现眼前,这是一幅令人炫目的画卷:罗浮山如慈爱的母亲,张开臂膀拥抱着它脚下的徐田。徐氏古老的宗祠在它温暖的怀抱里,诉说着数百年历经的沧桑故事;举目眺望,农家新建的楼房,部分改为接待游客的民宿,还有咖啡屋、农家菜馆以及周边的稻田,潺潺的小溪,都美好地镶嵌在罗浮的霞光里。
光影中蓦地发现一张熟悉的面孔,原来是我们的文友、博罗县文化馆的曾丁科老师,他正在宗祠旁边的草坪布置徐田村美术及摄影作品展。看到我们惊讶的表情,曾老师笑了,他领我们来到一栋楼房面前,楼房前一块牌子上写着“艺术村长工作室”,这是他工作的地方。
“艺术村长”一词真是新鲜。经介绍,在徐田等试点村匹配“艺术村长”,主要开展艺术村建,探索“乡村+文艺+产业”综合协调发展。曾老师为自己成为首批试点之一的“艺术村长”而激动不已。
徐田古村凝重的历史、灵动的田园山水,都极具艺术性。古村落蕴含着乡土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有许多工作需要努力探究,他自觉任重而道远。我从他侃侃而谈中,感觉他已成竹在胸。他告诉我,“艺术村长”将与村民一起努力,传承古村优良淳朴的村风民风,并与时代同步发展,创新前行;更要利用名山效应,打造绿色与诗意融为一体的徐田。
文化的支撑,绿色的生态,将成为古村持久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哦,这真令人欣喜。曾老师是一名画家,而他此刻要在天地大舞台上,挥舞水墨丹青,“画”上一幅具有时代色彩的恢宏“画卷”。我祝他成功,笑言下次再约,观“画”徐田。
回程路上,我望着车窗外的罗浮山,金色的阳光洒在山巅,群峰像镀了一层亮丽的金箔。罗浮山是历史的见证者,它见证了在振兴乡村的进程中,有多个兰门,又有多个徐田在悄悄地改变着模样。它知道,时代的风吹过,将会涌现更多如兰门、徐田的村庄。
来源: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