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日报:“瑞缘红妆”的故事

黄和祥

年后,过了春天,我从老屋把父母亲遗留下来的一些老物件搬进了集瑞博物馆,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精心修复重光,凑合馆藏的几件雅典老家具,在本馆五楼打造了一间清代民国时期潮客风俗的新婚洞房,冠名“瑞缘红妆”。在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免费对外开放,迎来了一批批游客打卡“瑞缘红妆”。

新婚房内摆设有床、大橱、角柜、衣箱、梳妆台、案台、八仙桌、太师椅、醉翁床、书橱、茶几等,配套齐全,造型精致,玲珑剔透,朱漆明艳,金箔贴花,光彩夺目,精巧中透着高雅。

“瑞缘红妆”蕴藏着两代人的甜酸爱情故事。

床是洞房中重要的家具之一,我结婚时“借用”了这张床。这张潮式韵味的大床是用优质硬木手工制成,朱金木雕花卉,床身黑漆光亮。床脚精雕瑞兽,红踏凳垫底。床顶万寿格天花板,中心部分雕镂牡丹花金鸡带仔浮雕。该床工艺之精、色彩之美,彰显着典雅的国风韵味,凸显着婚姻和美,如鼓琴瑟的爱情意境。这张床是在民国初期父母亲结婚时,祖父花巨资购置的,父亲属长子、富二代,婚礼办得排场阔气,一路红嫁妆浩浩荡荡,可谓“十里红妆”。

常言说富不过三代,因多种原因,到我结婚时,家道已经潦倒败落,日子过得艰难了。

1970年我25岁结婚,处于物质匮乏的艰苦年代,结婚成了一宗辛酸的事,可称“无产者”。无房、无床、无嫁妆,无婚礼,无设席请客,连一张结婚照都没有。

我们结婚无床,母亲看在眼里,悲酸在心里,怜悯着我们,把自己睡着的床腾出来让给我们结婚用,自己打了个简单的铺盖床。

我给女方的聘金是人民币12元,岳父说嫁女还不如卖一只小猪仔呢,我听着心里卑微惭愧,觉得对不起女方家人。常人说有钱人家嫁女,无钱人家送女,贫苦人家卖女,岳父母是廉价卖女,养育了25年的女儿才卖12元,算是白送了。结婚那天,妻子是撑着一把红伞步行来我家的,只有她的大姐和细嫂伴随着送嫁,细嫂挑来了一担衣箱,是岳父到木材市场买了些杉木枋,请亲叔帮忙做了衣箱,岳父买了红油漆自己动手油漆。这是妻子唯一的嫁妆,我视为珍重的宝物,一直保管着。我们结婚至今已55个年头,箱子经岁月的洗刷朱红的油漆已退色了,合页配件生锈了,我重新把它刷新并换上了合页配件,摆设在“瑞缘红妆”角柜上端,耀眼夺目。

古往今来,世间常人认为送嫁的红妆丰厚象征女方家庭的富有、地位,意味着父母对女儿的爱“打包”其中,希望女儿到男方家不会被瞧不起,会有地位,然而岳父母送女儿的嫁妆才2只衣箱,太简便了吗?是不是他们不疼爱、不重视女儿的婚嫁?我了解妻子家是个贫穷的家庭,岳父忠厚老实,岳母慈祥善良,贫居市井,仅靠打细铁做些窗门的小配件出售艰辛度日,他们生育了八个孩子,两男六女,后因家贫无法养大众多的孩子,卖掉了四个女孩,只留下两个男孩、大女儿和小女儿,妻是最小的女儿,是他们舍不得卖掉的宝贝,哪能不疼爱她呢?在那个年代,人都快要饿死了,哪能拿出银钱来置办丰厚的嫁妆呢?

有一次陪朋友参观“瑞缘红妆”馆,谈起昔日辛酸的婚嫁之事时,冯老师说起他结婚时买不起猪肉,把家里饲养的一只兔子杀了做了一席简便的饭菜作为宴席,同病相怜,同样处境,在那个年代苦难的不独是我一人。

我的新婚洞房是借老屋南北厅的一角,用2米高的土砖砌成一个小房,面积约8平方米,仅能容放一张床,一张书桌,2张椅子,2只衣箱。房前1米宽的走道旁筑着猪舍,饲养着几只小猪,臭气难闻,特别是到了下雨天,猪屎尿倒灌入房内,常会踩着猪尿水,脚底发痒,令人难受,恶劣的生活环境不堪回首。

我很感激妻子,她深爱着我。有人笑她嫁了一个穷光蛋,连个窝都没有。她默默地忍受着苦难的生活,从来没有半句怨言。

穷则思变,婚后我们同心协力,奋斗拼搏,我天天风雨无阻走乡串寨做油漆工作,妻子起早摸黑料理家务,还当了一名民办老师。贫穷没难倒我们,心里坚信生活的苟且是暂时的,我们会有诗和远方。憧憬着未来,怀着一份希冀。

妻子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尊老爱幼,和众人和谐相处,忙里忙外凡事从不计较,赢得了大家的尊敬,获得了父母的欢心,生活中她不会因嫁妆少被家人瞧不起,在人们的心目中,在孩子心中,她是聪明能干的贤妻良母,她的人格是高尚的。

欣逢盛世,改革开放给予我改变贫穷发家致富的机遇,我们走在时代的潮头,1980年,我创办了集瑞实业公司,从事装修工程,开设酒店、商行、广告等多种经营,临当退休之龄,心力犹健,还自办了集瑞博物馆,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事业无穷,永怀感恩之心,赚到第一桶金后,我首先是请师傅做了一张大床,把父母的结婚床归还了父母,我不忍心年迈的父母继续睡那不舒服的铺盖床。

借博物馆的平台,在我们结婚55周年的金婚纪念日,我特意打造了“瑞缘红妆”,这是我美好的心愿,是我弥补对妻子的亏欠,寄寓了我们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的绵长情怀。圆满完工后免费对外开放,在外地工作生活的亲人朋友们闻知后,闹着要我们举办金婚婚礼,设宴请客,他们都要回来喝我们的喜酒呢!

来源:梅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