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婉婷
站在风采桥上,望着那灰蒙蒙的河堤一直伸延至太傅庙,堤坝上断墙残瓦中荒草萋萋。民生路曾经是清末、民国期间,粤湘赣三省交界最繁荣的商贸场所,是当年赫赫有名的老板街(即百年东街),这里有永兴祥京果杂货铺(又名祥栈)、成利祥豆豉铺、刘永记杂货铺、吴羲记缸瓦铺、合和兴、佳记、邓芳记、中兴烟店、太和堂、利农米机、志光客栈、龙记理发店……一间间商铺林立,目不暇接。
靠浈江边的商铺,几乎家家都有“栏底”(就是靠江边的房子底下建了一层,方便船靠岸、货上落),每当运纸运谷的船泊在我家栏底时,搬运工就吆喝着“黑哟哄啊,鬼叫你穷呀,顶硬上呀”,然后将货物搬上二楼栈房存放。5月,四叔和一班伙记扒龙船经过,家人就把粽子、水果抛到船上作奖励。
墟日,整条街摆满一地番薯、芋头、青菜、鸡鸭、杂物等,人头涌涌、争相议价的热闹场面,昔日车水马龙的民生路,这些过往的景象,随着时代的变迁,消失得无影无踪。
帽子峰山下、浈江河畔,那里有我童年的欢乐、少年的幻想、青春的热情、中年的惆怅、老年的情怀。
忆往昔,早晨,太阳在莲花山升起时,一双小木屐亲吻着水巷口码头的青石板,“滴答滴答”作响,挑满一缸水后,才背着书包去上学。路过广育巷边,何亚姑家的小食档口,三分钱味糕、二分钱粟米已是很奢侈的早餐了,放学回家煮饭、去河边洗菜、洗衣服,那清澈的浈江河,就是天然的游泳池,和小伙伴们游水玩耍,翻开岸边的石头抓鱼虾。晚饭后,做完功课,在牛皮塘巷口的街灯下,几个女孩坐在一起谈心,畅想美好的将来。富记叫卖“昆布海草绿豆水”的广告声、“水巷口码头乞儿皇帝”的吵骂声、白榄财吹的唢呐声,就是一道永不忘怀的街头交响乐曲。
在八小上小学,也就是现在“广州会馆”旧址那里。操场上的两棵大榕树,是同学们爬竹竿和捉迷藏的地方,小学毕业考试前夕,和同学们围在木匠街头的路灯下,温习功课到天亮。考入韶关市一中后,上学途经“广州会馆”“广富新街”“濂溪书院”,那年大炼钢铁和同学们运煤到天亮,累到在山边和衣而睡。
民生路、中山路、帽子峰、鸡公山、太傅庙、风采楼、大成殿、井巷、上下后街、曲江桥、西河桥、黄田坝……韶关的横街、窄巷,都留下了让我永难忘记的回忆。爷爷带我去大三元喝早茶,爸爸就近在大华戏院看电影、去刘宝兴照相馆给我们几兄弟姐妹拍照、同外婆到国民酒家晚饭后,欣赏陈绮绮做大戏,散场后吃夜宵,酒店后门有莲子鸡蛋糖水、天冷了风采楼下有诚记的韭菜扎、熟萝卜。兄长去罗卜岭砍柴,我和三弟在风门坳开荒种菜、去五里亭挖人家不要的番薯根。暑假去饼厂剥瓜子、通莲子,去食品厂剪辣椒、剥蒜头;寒假去酒厂担酒糟,换取金钱补贴家用。
悠悠岁月,时代变迁,青葱年华已逝,如今已步入暮年,望着那芙蓉山的夕阳,不禁黯然神伤,不管漂泊何方,那挥不去的思乡情怀,那剪不断的血肉亲情,仍把我带回梦绕魂牵的韶关。
来源:韶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