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晚舟
从小学到研究生,从接受国民的学历教育到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我遇见过许多不同性别、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老师,他们各有千秋,各自精彩。但在我心目中,高中时的语文老师邝仕周始终是我最好的恩师,令我一生敬仰。
恩师学识渊博,诙谐幽默。他于1966年夏天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当时中学没有开设历史课,恩师服从安排改教语文,那时候的语文课多半是枯燥无味的理论。恩师便利用休息时段给我们讲唐宋元明清时代的历史,讲李白、曹雪芹、列夫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风趣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常常引得我们捧腹大笑,恩师却一本正经。都说,语文老师是一所学校品质的构建者,这话我信。在那“读书无用论”充斥的文化荒漠年代里,恩师却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说,世上有许多东西别人都可以掠走,唯独读进大脑里的书,别人永远夺不去,腹有诗书气自华。
恩师博爱仁慈,温和友善。在从教四十年的生涯中,恩师救过溺水少年、资助过贫困学生……恩师对我也很好,他把珍藏的一批国粹和红色经典书籍借给我看。我阅读了许多优秀书籍,开拓了精神世界,享受了丰富的精神盛宴和美好的生命时光。1977年仲夏我毕业离校前夕,恩师把过去读过的高中课本全套赠送给我,叮嘱我农闲时抽空看看,看不懂或不理解的问题列出单子,抽时间到母校去找他。并叮嘱我好好学习,相信很快会恢复高考,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当年真的恢复了高考制度,应验了恩师的预测。我幸运地挤过了“独木桥”,被一所师范院校录取,奇迹般地离开山村,走进城里,接受高等教育。
恩师淡泊明志,爱国敬业。20世纪80年代末,恩师已是县城重点中学的校长,桃李满天下。可人们常常看见他骑着自行车去县政府开会,到行政单位办事。这些举动让许多人感到疑惑和惊讶。但是我深知恩师绝不是作秀,而是源于内心。那时候,政府和社会都重视教育,学校要改扩建教学楼、住宅楼、体育馆,许多人虎视眈眈,急欲承揽工程。恩师干脆在办公室放置一块告示牌:凡涉及基建工程事宜,请直接与教育局基建股联系,本人概不接洽。有人提着礼物礼金上门,恩师一概不见,甚至叫来保安驱赶。在清贫纯朴的校园里,恩师便是一座丰碑,令人景仰。
恩师祖籍台山侨乡,父亲及二位兄长早年便在美国、印尼等地经商,且事业有成。恩师随奶奶在国内生活。父母在世时,曾多次动员恩师举家出国定居,且承诺分配部分产业交由恩师经营打理,可恩师拒绝了,他对国内的生活很满足。
年届五十时,组织上拟提拔重用恩师,可当他获悉后便急不可待地找到县里的主要领导,请求另选他人。他一再重申甘愿一辈子当教书匠,传道授业,释疑解惑。老师是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正是有许许多多像邝仕周一样的老师的坚守和付出,用自己的微光去照亮莘莘学子的天空,推动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文明进步。
恩师老有所为,宁静致远。58岁那年,恩师主动申请提前退出领导岗位,不再担任校长职务。这让许多人不解。恩师却坦然笑道,事业是一代一代传承的,不必太在乎名利,也该交给年轻人去接续了。退休后,恩师担任过关工委的有关职务,他深入学校山村,关心老少和偏僻地区的教育事业,为政府建言献策,他的许多真知灼见被政府采纳施行。师母说,恩师比在职时还忙呢。
闲暇时间,恩师勤于读书写作。深夜读史,他守着一轮明月与圣贤对话;白天,诵咏诗词,沐浴阳光与李白苏轼交流,不亦乐乎。退休十多年间,恩师笔耕不辍,先后出版《太极大师》《情满侨乡》《从教三十年》等十多部长篇小说及文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在熙熙攘攘的人海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人,有些人与我们擦肩而过,不再有交集,有些人却与我们朝夕相处,成了师生、同窗,抑或同事。我们记住了许多人,也忘了不少人,还有一些不想忘记却已经失去的人,生活给我们留下了林林总总的遗憾和悲哀,在我们的世界涂抹了一种残缺的美。2022年春,恩师走了,带着微笑,但他的师德师表却与世界同在。
来源:韶关日报